客家頭條>文化習俗

勤勞客家娃:童年有根,未來有光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其曉 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分享:

勤勞客家娃:童年有根,未來有光

111.webp

每一棵參天大樹,都是從一粒深埋土壤的種子開始生長的。孩子的童年亦是如此——唯有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紮下深深的根,才能在未來的世界裏,自信而堅定地向陽生長。

03.jpeg

成都龍泉驛區洛帶古鎮,客家小學用一份溫柔而執着的守護,讓客家方言的韻味在童聲中流淌,讓傳統服飾的質樸在校服中綻放,讓舞獅、布藝等古老技藝融入日常學習。這裏,童年有了歸屬,文化有了延續,未來也因此熠熠生光。

 一聲鄉音,喚醒沈睡的文化記憶

10.png

甫入客家小學,最令人心弦撥動的,莫過於那稚嫩而純正的客家方言朗誦聲。學校開設客家方言課程,引導孩子們用最親切自然的語調吟唱童謠、講述先輩故事。

8.png

朗朗上口的鄉音,宛如一條無形的紐帶,連接童年與遠方祖輩,也讓日漸式微的方言文化,在一代代客家娃心田中重新煥發生機。

一襲校服,承載穿越時光的溫度

04.webp

在校服設計上,客家小學同樣傾註了獨到的匠心。改良後的校服巧妙融入傳統客家服飾元素:女生校服以素雅的荷葉袖輕盈點綴,男生校服則在衣領與袖邊繡以藍色傳統紋樣,冬季校服胸前的一字盤扣更是別具一格。

02.jpg

簡潔的剪裁間流淌着古樸的韻致,也藏著孩童的靈動與朝氣。一件件校服,不只是日常着裝,更是一份穿在身上的文化認同。

一堂一課,浸潤濃郁的客家風韻

文化的濡染,不止停留在語言與服飾,更貫穿在豐富多彩的日常教學中。

08.jpg

555.jpg

充滿力量與協作精神的傳統舞獅課程,讓孩子們在騰挪跳躍間體悟團結與勇氣;精致巧妙的布藝課堂,在一針一線中傳遞客家人勤勞、細致的傳統美德。

童狮队亮相成都大运会欢迎仪式演出.png

1111.jpg

秉持着「尋根——永遠的客家,認同——燦爛的文化,傳承——世界的洛帶」的育人理念,客家小學不斷拓展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學校自編自印了《客家文化校園讀本》,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客家淳風德蘊快樂》着重於客家精神的培育,下冊《客家雅韻智啟幸福》聚焦客家民俗之美。

這套讀本已廣泛融入語文閱讀、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構建起一套系統化的客家文化教育體系。 

一方方舞台,綻放璀璨的傳承之光

在課程之外,客家小學還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在區教科院指導下,圓滿完成了省級子課題《客家民俗文化在小學泥塑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讓古老的客家泥塑藝術在校園內煥發新生。

3.jpg

每年,學校還舉辦「客家好物節」「客家文化節」。孩子們用平日積攢的「快樂幣」兌換特色小商品,或在熱鬧的廟會氛圍中欣賞、體驗豐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活動。

客家童謠誦讀、原創客家少兒合唱、客家舞蹈、客家少兒美術、客家娃娃龍等特色項目在區市級比賽中屢獲佳績。其中,客家娃娃龍隊作為學校非遺傳承重點項目,曾登上中央電視台《大手拉小手》《看我72變》等國家級舞台,贏得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一片片園地,耕種生活智慧

為了讓勞動教育更紮實落地,客家小學建設了勤耕園、十禮園、「布言布語」工作坊、濕地公園生態教育基地、家風館研學活動基地等校內外實踐場所。

相约%22客家苑%22寻找春天2.jpg

孩子們隨着二十四節氣,種植作物、采摘果蔬、動手製作傳統工藝品,用汗水感知自然的節律,在勞動中懂得珍惜與責任。

04.jpg

依托「尋根·立志」客家文化課程,勞動教育在這裏不僅是技能訓練,更是心靈滋養——一顆顆尊重自然、熱愛勞動、積極向上的心靈悄然萌芽。

近期舉辦的2025年春季勞動技能大賽,正是這一體系成果的生動體現:

 00.webp

低年級的小客家娃靈巧疊放、懸掛衣物,在實踐中體悟生活的條理與整理之道;

4.webp

中年級的孩子們指尖飛舞,細致縫補衣物,在毫厘之間領悟工匠精神;

6.webp

高年級的少年們純熟打繩結、編織中國結,在雙手翻飛中傳承與創新傳統技藝。

讓客家文化,溫潤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在客家小學,文化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以最溫柔的方式,悄悄潤入每一個孩子的言語、衣着、舉止和心靈。

07.jpeg

可以預見,未來,這群在傳統與現代交融中茁壯成長的小客家娃們,必將懷揣着獨特的文化自信,在更廣闊的世界,自信地走得更遠,勇敢地飛得更高

圖源:成都市龍泉驛區客家小學 中國網 成都阿雄 網絡

分享:

勤勞客家娃:童年有根,未來有光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其曉 时间:2025年05月01日

111.webp

每一棵參天大樹,都是從一粒深埋土壤的種子開始生長的。孩子的童年亦是如此——唯有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紮下深深的根,才能在未來的世界裏,自信而堅定地向陽生長。

03.jpeg

成都龍泉驛區洛帶古鎮,客家小學用一份溫柔而執着的守護,讓客家方言的韻味在童聲中流淌,讓傳統服飾的質樸在校服中綻放,讓舞獅、布藝等古老技藝融入日常學習。這裏,童年有了歸屬,文化有了延續,未來也因此熠熠生光。

 一聲鄉音,喚醒沈睡的文化記憶

10.png

甫入客家小學,最令人心弦撥動的,莫過於那稚嫩而純正的客家方言朗誦聲。學校開設客家方言課程,引導孩子們用最親切自然的語調吟唱童謠、講述先輩故事。

8.png

朗朗上口的鄉音,宛如一條無形的紐帶,連接童年與遠方祖輩,也讓日漸式微的方言文化,在一代代客家娃心田中重新煥發生機。

一襲校服,承載穿越時光的溫度

04.webp

在校服設計上,客家小學同樣傾註了獨到的匠心。改良後的校服巧妙融入傳統客家服飾元素:女生校服以素雅的荷葉袖輕盈點綴,男生校服則在衣領與袖邊繡以藍色傳統紋樣,冬季校服胸前的一字盤扣更是別具一格。

02.jpg

簡潔的剪裁間流淌着古樸的韻致,也藏著孩童的靈動與朝氣。一件件校服,不只是日常着裝,更是一份穿在身上的文化認同。

一堂一課,浸潤濃郁的客家風韻

文化的濡染,不止停留在語言與服飾,更貫穿在豐富多彩的日常教學中。

08.jpg

555.jpg

充滿力量與協作精神的傳統舞獅課程,讓孩子們在騰挪跳躍間體悟團結與勇氣;精致巧妙的布藝課堂,在一針一線中傳遞客家人勤勞、細致的傳統美德。

童狮队亮相成都大运会欢迎仪式演出.png

1111.jpg

秉持着「尋根——永遠的客家,認同——燦爛的文化,傳承——世界的洛帶」的育人理念,客家小學不斷拓展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學校自編自印了《客家文化校園讀本》,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客家淳風德蘊快樂》着重於客家精神的培育,下冊《客家雅韻智啟幸福》聚焦客家民俗之美。

這套讀本已廣泛融入語文閱讀、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構建起一套系統化的客家文化教育體系。 

一方方舞台,綻放璀璨的傳承之光

在課程之外,客家小學還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在區教科院指導下,圓滿完成了省級子課題《客家民俗文化在小學泥塑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讓古老的客家泥塑藝術在校園內煥發新生。

3.jpg

每年,學校還舉辦「客家好物節」「客家文化節」。孩子們用平日積攢的「快樂幣」兌換特色小商品,或在熱鬧的廟會氛圍中欣賞、體驗豐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活動。

客家童謠誦讀、原創客家少兒合唱、客家舞蹈、客家少兒美術、客家娃娃龍等特色項目在區市級比賽中屢獲佳績。其中,客家娃娃龍隊作為學校非遺傳承重點項目,曾登上中央電視台《大手拉小手》《看我72變》等國家級舞台,贏得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一片片園地,耕種生活智慧

為了讓勞動教育更紮實落地,客家小學建設了勤耕園、十禮園、「布言布語」工作坊、濕地公園生態教育基地、家風館研學活動基地等校內外實踐場所。

相约%22客家苑%22寻找春天2.jpg

孩子們隨着二十四節氣,種植作物、采摘果蔬、動手製作傳統工藝品,用汗水感知自然的節律,在勞動中懂得珍惜與責任。

04.jpg

依托「尋根·立志」客家文化課程,勞動教育在這裏不僅是技能訓練,更是心靈滋養——一顆顆尊重自然、熱愛勞動、積極向上的心靈悄然萌芽。

近期舉辦的2025年春季勞動技能大賽,正是這一體系成果的生動體現:

 00.webp

低年級的小客家娃靈巧疊放、懸掛衣物,在實踐中體悟生活的條理與整理之道;

4.webp

中年級的孩子們指尖飛舞,細致縫補衣物,在毫厘之間領悟工匠精神;

6.webp

高年級的少年們純熟打繩結、編織中國結,在雙手翻飛中傳承與創新傳統技藝。

讓客家文化,溫潤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在客家小學,文化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以最溫柔的方式,悄悄潤入每一個孩子的言語、衣着、舉止和心靈。

07.jpeg

可以預見,未來,這群在傳統與現代交融中茁壯成長的小客家娃們,必將懷揣着獨特的文化自信,在更廣闊的世界,自信地走得更遠,勇敢地飛得更高

圖源:成都市龍泉驛區客家小學 中國網 成都阿雄 網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