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申遺成功 中國世遺增至六十項
法國巴黎時間二零二五年七月十一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七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經過嚴格審議和表決,主席槌聲落定,正式將中國「西夏陵」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消息傳來,舉國振奮,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六十項。
西夏陵,又稱西夏王陵,坐落於寧夏賀蘭山東麓的廣袤戈壁之上,是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1227年)歷代帝王的陵寢所在地。陵區內九座帝陵及二百餘座陪葬墓星羅棋布,構成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其金字塔形的陵台、融合了漢唐文化與党項民族特色的建築風格,在世界陵寢建築中獨樹一幟,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美譽。
坐落於賀蘭山麓的西夏陵,氣勢恢宏,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百年王朝藏賀蘭 戈壁孤陵證興衰
西夏是由党項族領袖李元昊於公元1038年建立的王朝,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其疆域遼闊,在宋、遼、金之間鼎足而立近兩百年,創造了輝煌而獨特的文明。西夏陵正是這段歷史的縮影。陵墓佈局仿照北宋鞏義皇陵,但建築形式獨特,以夯土築成高大陵台,形似金字塔,融合了漢、藏及党項民族的文化元素。更令人驚嘆的是,西夏創造了結構複雜的西夏文字,至今仍是語言學家研究的焦點。然而,1227年,蒙古大軍踏破賀蘭山,西夏滅亡,其燦爛文明亦隨之湮沒,只留下這片戈壁上的孤寂陵群,向後人無聲訴說著王朝的興衰。
卅載申遺路漫漫 匠心守護終夢圓
西夏陵的申遺之路,是一場跨越數十載的馬拉松。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申遺工作便已啟動。然而,風沙侵蝕、自然損毀、歷史破壞,都為保護工作帶來巨大挑戰。一代代文物工作者秉持「最小干預」的原則,對陵墓進行搶救性加固與修復,既要確保文物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飽經滄桑的歷史原貌。從基礎的考古測繪,到建立全面的監測系統,再到向世界闡述其突出普遍價值,每一步都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與智慧。三十餘載的堅守,終讓這顆「絲路遺珠」綻放出應有的光芒。
陵區揭秘
東方金字塔: 此美譽最早由上世紀七十年代到訪的外國使節所稱。他們驚嘆於戈壁上竟有如此宏偉壯觀、與埃及金字塔神似的建築群,遂將其譽為「東方金字塔」。
成吉思汗之死: 民間傳說,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在圍攻西夏時駕崩,臨終前下令對西夏進行毀滅性報復,包括搗毀其皇陵。這也解釋了為何今日所見的西夏陵多為殘垣斷壁。
無字碑之謎: 與中國古代多數帝陵不同,西夏陵區發現的石碑多為無字碑,帝陵主人身份成謎。有學者推測,這或許與蒙古人毀陵有關,也可能反映了西夏獨特的喪葬習俗,為陵墓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此次申遺成功,是西夏這一神秘王朝的歷史文化價值得到國際社會最高認可的里程碑。國家文物局代表在會上表示,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既是崇高的榮譽,更意味着重大的責任。中國將嚴格恪守《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科學永續地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份全人類的共同瑰寶。
專家指出,西夏陵的成功申遺,不僅將極大提升其國際知名度,吸引全球目光聚焦於這段被遺忘的歷史,更有助於推動相關學術研究的深入,進一步揭開西夏文明的神秘面紗。未來,一個更為立體、鮮活的西夏王朝,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法國巴黎時間二零二五年七月十一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七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經過嚴格審議和表決,主席槌聲落定,正式將中國「西夏陵」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消息傳來,舉國振奮,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六十項。
西夏陵,又稱西夏王陵,坐落於寧夏賀蘭山東麓的廣袤戈壁之上,是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1227年)歷代帝王的陵寢所在地。陵區內九座帝陵及二百餘座陪葬墓星羅棋布,構成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其金字塔形的陵台、融合了漢唐文化與党項民族特色的建築風格,在世界陵寢建築中獨樹一幟,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美譽。
坐落於賀蘭山麓的西夏陵,氣勢恢宏,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百年王朝藏賀蘭 戈壁孤陵證興衰
西夏是由党項族領袖李元昊於公元1038年建立的王朝,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其疆域遼闊,在宋、遼、金之間鼎足而立近兩百年,創造了輝煌而獨特的文明。西夏陵正是這段歷史的縮影。陵墓佈局仿照北宋鞏義皇陵,但建築形式獨特,以夯土築成高大陵台,形似金字塔,融合了漢、藏及党項民族的文化元素。更令人驚嘆的是,西夏創造了結構複雜的西夏文字,至今仍是語言學家研究的焦點。然而,1227年,蒙古大軍踏破賀蘭山,西夏滅亡,其燦爛文明亦隨之湮沒,只留下這片戈壁上的孤寂陵群,向後人無聲訴說著王朝的興衰。
卅載申遺路漫漫 匠心守護終夢圓
西夏陵的申遺之路,是一場跨越數十載的馬拉松。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申遺工作便已啟動。然而,風沙侵蝕、自然損毀、歷史破壞,都為保護工作帶來巨大挑戰。一代代文物工作者秉持「最小干預」的原則,對陵墓進行搶救性加固與修復,既要確保文物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其飽經滄桑的歷史原貌。從基礎的考古測繪,到建立全面的監測系統,再到向世界闡述其突出普遍價值,每一步都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與智慧。三十餘載的堅守,終讓這顆「絲路遺珠」綻放出應有的光芒。
陵區揭秘
東方金字塔: 此美譽最早由上世紀七十年代到訪的外國使節所稱。他們驚嘆於戈壁上竟有如此宏偉壯觀、與埃及金字塔神似的建築群,遂將其譽為「東方金字塔」。
成吉思汗之死: 民間傳說,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在圍攻西夏時駕崩,臨終前下令對西夏進行毀滅性報復,包括搗毀其皇陵。這也解釋了為何今日所見的西夏陵多為殘垣斷壁。
無字碑之謎: 與中國古代多數帝陵不同,西夏陵區發現的石碑多為無字碑,帝陵主人身份成謎。有學者推測,這或許與蒙古人毀陵有關,也可能反映了西夏獨特的喪葬習俗,為陵墓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此次申遺成功,是西夏這一神秘王朝的歷史文化價值得到國際社會最高認可的里程碑。國家文物局代表在會上表示,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既是崇高的榮譽,更意味着重大的責任。中國將嚴格恪守《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科學永續地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份全人類的共同瑰寶。
專家指出,西夏陵的成功申遺,不僅將極大提升其國際知名度,吸引全球目光聚焦於這段被遺忘的歷史,更有助於推動相關學術研究的深入,進一步揭開西夏文明的神秘面紗。未來,一個更為立體、鮮活的西夏王朝,將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