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縣:長歌奮進新征程 賡續前行奏華章
擁抱灣區,奔赴未來。9月14日,梅龍高鐵建成通車,成為梅州梅縣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標志著梅縣正式邁入350公裏「高鐵時代」,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生活圈。
梅縣區素有「文化之鄉、長壽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等九鄉美譽,是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芳華依舊,賡續前行。梅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搶抓「蘇區+灣區」疊加政策,推進實施「梅州方案」,優化政務服務、構建產業平臺、抓好招商引資,加快構建「三新三城」發展新格局,奮力推動梅縣老區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梅縣新城 沈威 攝
一線模式
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
從梅縣城區出發沿著省道S233線,順著悠悠梅江而下,丙村和雁洋鎮的秀美風光、獨特的農房風貌、整潔的村莊以及充滿客家鄉風氣息的文旅節點讓過往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丙村鎮
「葉帥故裏·大美梅縣」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是「廣東十大鄉村振興示範帶」,也是梅縣推動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的一個縮影。在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過程中,梅縣區創新「黨建+紅色教育」「黨建+紅色旅遊」「黨建+紅色產業」模式,形成基層黨建、基層治理與鄉村全面振興互融共促工作格局,打造13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範村。推廣「黨建+全科網絡」模式,健全「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做法。依托「黨建+鄉賢」模式,成立鄉賢理事會,以「鄉賢議事」模式為示範帶建設出謀劃策,創新推進村民議事協商模式。依托嘉應學院的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深耕鄉村「微治理」,在雁洋鎮南福村成立全市首個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工作站,凝聚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為「百千萬工程」添智賦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梅縣區聚焦實施「百千萬工程」和推進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等重大戰略任務,打破行業、部門職能「壁壘」,創新實施「一線模式」,綜合考量幹部年齡結構、成長履曆、能力特長等因素,先後抽調3批次100多名精幹力量,參與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和松口典型鎮建設攻堅行動;並開展黨員幹部「三下沉」活動(下沉到村社區一線、下沉到企業一線、下沉到重點項目一線),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常態化下沉基層,把破難題、促發展、解民憂作為現場辦公的重要內容,通過現場研究、現場指導、現場協調,推動解決各類問題152個、謀劃破題對策220項,及時調處矛盾糾紛1500多件、建成無信訪村(社區)245個。
在「一線模式」的作用下,梅縣幹群放眼大局,樹立「一盤棋」思想,凝心聚力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縣域經濟發展方面,今年上半年,梅縣區GDP比增2.6%,其中農林牧漁業產值完成27.22億元、比增4.6%;進出口總額完成3.33億美元、比增45%,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8億元、比增7%;抓「四上」企業成效明顯,其中資質以上建築企業產值24.61億元、比增106.1%。
聯鎮帶村方面,加力提速美麗圩鎮建設,已編制完成雁洋、松口國土空間規劃和建設方案,其餘鎮已完成編制,正按法定程序報批中。突出抓好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全區17個鄉鎮共謀劃26個項目,總投資金額8.68億元,其中已立項22個,已完成招投標工作19個,丙村、松口、隆文等12個鄉鎮正在推進。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壯大稻米、金柚、綠茶產業集群,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松口古鎮
招商引資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梅縣產業園區正式批複設立並納入省產業園管理,梅州綜保區完成進出口額20.43億元、比增219.8%,成為梅州外貿保穩提質的「助推器」,國際陸港掛牌廣州港梅州內陸港,成為廣州港第34個內陸港……
一直以來,梅縣區堅持用心用情抓招商,努力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全力推動項目落得快、推得實、建得好。今年,梅縣區獲得2023年度全市招商引資項目績效管理優秀等次,也是該區連續五年獲此殊榮。同時,新簽約項目35個、計劃總投資57.53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4個、計劃投資35.77億元;納入市統計項目26個、計劃投資46.97億元、占年度任務的55.92%;實際完成投資11.93億元,占年度任務的70.18%,完成總量和完成進度均全市排名第一。
梅縣區堅持用心用情抓招商
梅縣注重抓「招商提效」,激發創新動能。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建立了以1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4個招商服務隊一線對接、10個區直單位和19個鄉鎮合力推進的「1+4+10+19」的大招商格局,實行「周通報、月研判、季總結、年考核」考核體系,充分調動激發幹部幹事活力。出臺了招商引資績效管理、閉環管理、激勵方案、實施細則等若幹措施,成立招商引資項目准入評審工作小組,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流程、規範准入標准,為招商引資工作提質增效。
注重抓「產業提質」,增強造血能力。聚焦主導產業,著力打造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現代產業體系,瞄准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在強鏈補鏈上精准發力,在產業集群上加快布局,聚力開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區黨政主要領導親自謀劃推進,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堅持領導帶頭每月外出招商,每季度至少組織一場重大招商活動,先後帶隊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柳州等地開展招商推介工作,四套班子齊上陣、全區上下總動員,形成了齊心協力全員參與招商的良好局面。
注重抓「服務提優」,夯實營商環境。堅持「用戶思維」「母親式服務」,全力推動資源要素向「打糧食」項目集中,加強部門聯動,全面推廣「並聯審批、以函代證、容缺受理」,出臺涉企政務服務幫辦代辦服務制度,設立梅縣區審批代辦服務中心,努力打造有「速度」更有「溫度」的良好營商環境;強化領導掛鉤項目責任制,全面落實「一起益企」工作服務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跟到底」工作機制,配強工作專班,為項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精准服務,全力保障項目無障礙施工,力促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構築平臺
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梅縣區提出,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突出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依托梅縣產業園、綜保區、國際陸港等「一園一區一港」平臺,強力招商引資,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發展壯大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主導產業,謀劃未來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做大經濟規模、做大經濟總量、做大經濟蛋糕。
位於廣東省梅州梅縣產業園的廣東南聯電纜有限公司的車間,機械設備有序運轉,員工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廣東南聯電纜有限公司負責人侯海坤告訴記者,今年企業發展態勢平穩中向好,1到7月份產值達到7000多萬元,預計年產值今年達到1.5億元。下一步,還計劃投資1000萬元在生產和研發防火電纜、礦物質電纜。
同樣,梅州綜保區裏企業也開足馬力生產。梅州綜保區是廣東首個內陸型綜合保稅區,也是梅州蘇區振興發展的新引擎,企業在綜保區內可以享受相關的政策和貼心的服務。而在此範圍內的梅州國際陸港剛剛與廣州港簽約合作,成為廣州港的第34個內陸港。走出去,也運進來,依托海鐵聯運,陸港為梅州及周邊進出口企業鋪就了一條綠色低碳、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據悉,目前陸港共有5條海鐵聯運路線,上半年,陸港的貨物運輸量持續穩定增長,共運輸1852個標箱,是去年試運行期間的近5倍。
梅州國際陸港
梅州綜保區與梅州國際陸港的政策和功能疊加,將優勢最大化,不僅有效推動綜保區的貿易量和陸港的貨運量雙提升,促進了大宗商品大進大出,也成功吸引了新項目進駐梅州綜保區及周邊園區投資落戶,暢通道、促貿易、引項目、聚產業的成效初步顯現,為梅州蘇區「融灣入海」、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蓄勢賦能。
雙聯雙建
打造綠美廣東「梅縣樣板」
梅縣區把全面深化改革同實施「百千萬工程」、綠美生態建設等一體推進,深入開展集成式改革,積極探索植樹造綠新模式,創新實施綠美生態建設「雙聯雙建」行動,全面組織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綠美生態建設,在全區形成黨員幹部帶頭、社會各界支持、人民群眾參與的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的良好氛圍。
「雙聯」即「百企聯百村」,組織發動全區392家企業全覆蓋聯系389個村(社區),通過認捐認種認養、種植「企業冠名林」等方式,積極參與綠美生態建設;「千幹聯千戶」,組織65個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與19個鄉鎮389個村(社區)結對攻堅,統籌安排區直機關3000餘名在職黨員幹部職工各聯系3-5戶群眾,發揮「五帶頭」作用,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植樹、巡查等工作。
「雙建」即建設「二十個主題林」,全方位、各領域組織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黨員先鋒林、國防林、文化林、巾幗林等二十個主題林建設;創建「十大最美樣板」,以典型引路,打造最美鄉村、最美圩鎮、最美機關等十大綠化美化示範樣板。
丙村公園
通過省直、市直相關領導和單位示範帶動,區領導和區直單位下沉一線,鎮村入戶開展面對面宣傳,指導各鎮和典型村打造示範主題林和若幹「最美樣板」,引導群眾充分利用「四旁五邊」,拆違建綠、見空插綠、立體植綠,企業主動開展認捐認種認養、種植「企業冠名林」,全區植樹造林社會參與度高、行動快速、效果明顯。目前,梅縣區直單位黨員幹部入戶宣傳近50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6萬多份;省直、市直、區直相關單位到鎮村一線植樹120多場/次;打造黨員先鋒林、國防林、巾幗林、青年林、客商林、文化林等主題林146個。
同時,梅縣區各級各部門及早響應、及時行動,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進,全面掀起新一輪全民參與綠美梅縣生態建設熱潮。目前,發動鄉賢、群眾參加植樹活動共計18659人次;完成7.5萬畝林分優化備耕工作,已種植5600畝;全區鄉村綠化認捐金額達4800餘萬元。
【數說】
●今年上半年,梅縣區GDP比增2.6%,其中農林牧漁業產值完成27.22億元、比增4.6%;進出口總額完成3.33億美元、比增45%,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8億元、比增7%;抓「四上」企業成效明顯,其中資質以上建築企業產值24.61億元、比增106.1%。
●今年,梅縣區獲得2023年度全市招商引資項目績效管理優秀等次,連續五年獲此殊榮。
●目前,梅縣區發動鄉賢、群眾參加植樹活動共計18659人次;完成7.5萬畝林分優化備耕工作,已種植5600畝;全區鄉村綠化認捐金額達4800餘萬元。
文 | 危健峰 馮森達 王雅
圖 | 馮森達(除署名外)
擁抱灣區,奔赴未來。9月14日,梅龍高鐵建成通車,成為梅州梅縣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標志著梅縣正式邁入350公裏「高鐵時代」,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生活圈。
梅縣區素有「文化之鄉、長壽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等九鄉美譽,是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芳華依舊,賡續前行。梅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搶抓「蘇區+灣區」疊加政策,推進實施「梅州方案」,優化政務服務、構建產業平臺、抓好招商引資,加快構建「三新三城」發展新格局,奮力推動梅縣老區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梅縣新城 沈威 攝
一線模式
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
從梅縣城區出發沿著省道S233線,順著悠悠梅江而下,丙村和雁洋鎮的秀美風光、獨特的農房風貌、整潔的村莊以及充滿客家鄉風氣息的文旅節點讓過往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丙村鎮
「葉帥故裏·大美梅縣」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是「廣東十大鄉村振興示範帶」,也是梅縣推動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的一個縮影。在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過程中,梅縣區創新「黨建+紅色教育」「黨建+紅色旅遊」「黨建+紅色產業」模式,形成基層黨建、基層治理與鄉村全面振興互融共促工作格局,打造13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範村。推廣「黨建+全科網絡」模式,健全「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做法。依托「黨建+鄉賢」模式,成立鄉賢理事會,以「鄉賢議事」模式為示範帶建設出謀劃策,創新推進村民議事協商模式。依托嘉應學院的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深耕鄉村「微治理」,在雁洋鎮南福村成立全市首個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工作站,凝聚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為「百千萬工程」添智賦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梅縣區聚焦實施「百千萬工程」和推進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等重大戰略任務,打破行業、部門職能「壁壘」,創新實施「一線模式」,綜合考量幹部年齡結構、成長履曆、能力特長等因素,先後抽調3批次100多名精幹力量,參與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和松口典型鎮建設攻堅行動;並開展黨員幹部「三下沉」活動(下沉到村社區一線、下沉到企業一線、下沉到重點項目一線),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常態化下沉基層,把破難題、促發展、解民憂作為現場辦公的重要內容,通過現場研究、現場指導、現場協調,推動解決各類問題152個、謀劃破題對策220項,及時調處矛盾糾紛1500多件、建成無信訪村(社區)245個。
在「一線模式」的作用下,梅縣幹群放眼大局,樹立「一盤棋」思想,凝心聚力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縣域經濟發展方面,今年上半年,梅縣區GDP比增2.6%,其中農林牧漁業產值完成27.22億元、比增4.6%;進出口總額完成3.33億美元、比增45%,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8億元、比增7%;抓「四上」企業成效明顯,其中資質以上建築企業產值24.61億元、比增106.1%。
聯鎮帶村方面,加力提速美麗圩鎮建設,已編制完成雁洋、松口國土空間規劃和建設方案,其餘鎮已完成編制,正按法定程序報批中。突出抓好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全區17個鄉鎮共謀劃26個項目,總投資金額8.68億元,其中已立項22個,已完成招投標工作19個,丙村、松口、隆文等12個鄉鎮正在推進。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壯大稻米、金柚、綠茶產業集群,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松口古鎮
招商引資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梅縣產業園區正式批複設立並納入省產業園管理,梅州綜保區完成進出口額20.43億元、比增219.8%,成為梅州外貿保穩提質的「助推器」,國際陸港掛牌廣州港梅州內陸港,成為廣州港第34個內陸港……
一直以來,梅縣區堅持用心用情抓招商,努力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全力推動項目落得快、推得實、建得好。今年,梅縣區獲得2023年度全市招商引資項目績效管理優秀等次,也是該區連續五年獲此殊榮。同時,新簽約項目35個、計劃總投資57.53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4個、計劃投資35.77億元;納入市統計項目26個、計劃投資46.97億元、占年度任務的55.92%;實際完成投資11.93億元,占年度任務的70.18%,完成總量和完成進度均全市排名第一。
梅縣區堅持用心用情抓招商
梅縣注重抓「招商提效」,激發創新動能。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建立了以1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4個招商服務隊一線對接、10個區直單位和19個鄉鎮合力推進的「1+4+10+19」的大招商格局,實行「周通報、月研判、季總結、年考核」考核體系,充分調動激發幹部幹事活力。出臺了招商引資績效管理、閉環管理、激勵方案、實施細則等若幹措施,成立招商引資項目准入評審工作小組,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流程、規範准入標准,為招商引資工作提質增效。
注重抓「產業提質」,增強造血能力。聚焦主導產業,著力打造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現代產業體系,瞄准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在強鏈補鏈上精准發力,在產業集群上加快布局,聚力開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區黨政主要領導親自謀劃推進,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堅持領導帶頭每月外出招商,每季度至少組織一場重大招商活動,先後帶隊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柳州等地開展招商推介工作,四套班子齊上陣、全區上下總動員,形成了齊心協力全員參與招商的良好局面。
注重抓「服務提優」,夯實營商環境。堅持「用戶思維」「母親式服務」,全力推動資源要素向「打糧食」項目集中,加強部門聯動,全面推廣「並聯審批、以函代證、容缺受理」,出臺涉企政務服務幫辦代辦服務制度,設立梅縣區審批代辦服務中心,努力打造有「速度」更有「溫度」的良好營商環境;強化領導掛鉤項目責任制,全面落實「一起益企」工作服務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跟到底」工作機制,配強工作專班,為項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精准服務,全力保障項目無障礙施工,力促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構築平臺
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梅縣區提出,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突出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依托梅縣產業園、綜保區、國際陸港等「一園一區一港」平臺,強力招商引資,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發展壯大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主導產業,謀劃未來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做大經濟規模、做大經濟總量、做大經濟蛋糕。
位於廣東省梅州梅縣產業園的廣東南聯電纜有限公司的車間,機械設備有序運轉,員工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廣東南聯電纜有限公司負責人侯海坤告訴記者,今年企業發展態勢平穩中向好,1到7月份產值達到7000多萬元,預計年產值今年達到1.5億元。下一步,還計劃投資1000萬元在生產和研發防火電纜、礦物質電纜。
同樣,梅州綜保區裏企業也開足馬力生產。梅州綜保區是廣東首個內陸型綜合保稅區,也是梅州蘇區振興發展的新引擎,企業在綜保區內可以享受相關的政策和貼心的服務。而在此範圍內的梅州國際陸港剛剛與廣州港簽約合作,成為廣州港的第34個內陸港。走出去,也運進來,依托海鐵聯運,陸港為梅州及周邊進出口企業鋪就了一條綠色低碳、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據悉,目前陸港共有5條海鐵聯運路線,上半年,陸港的貨物運輸量持續穩定增長,共運輸1852個標箱,是去年試運行期間的近5倍。
梅州國際陸港
梅州綜保區與梅州國際陸港的政策和功能疊加,將優勢最大化,不僅有效推動綜保區的貿易量和陸港的貨運量雙提升,促進了大宗商品大進大出,也成功吸引了新項目進駐梅州綜保區及周邊園區投資落戶,暢通道、促貿易、引項目、聚產業的成效初步顯現,為梅州蘇區「融灣入海」、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蓄勢賦能。
雙聯雙建
打造綠美廣東「梅縣樣板」
梅縣區把全面深化改革同實施「百千萬工程」、綠美生態建設等一體推進,深入開展集成式改革,積極探索植樹造綠新模式,創新實施綠美生態建設「雙聯雙建」行動,全面組織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綠美生態建設,在全區形成黨員幹部帶頭、社會各界支持、人民群眾參與的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的良好氛圍。
「雙聯」即「百企聯百村」,組織發動全區392家企業全覆蓋聯系389個村(社區),通過認捐認種認養、種植「企業冠名林」等方式,積極參與綠美生態建設;「千幹聯千戶」,組織65個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與19個鄉鎮389個村(社區)結對攻堅,統籌安排區直機關3000餘名在職黨員幹部職工各聯系3-5戶群眾,發揮「五帶頭」作用,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植樹、巡查等工作。
「雙建」即建設「二十個主題林」,全方位、各領域組織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黨員先鋒林、國防林、文化林、巾幗林等二十個主題林建設;創建「十大最美樣板」,以典型引路,打造最美鄉村、最美圩鎮、最美機關等十大綠化美化示範樣板。
丙村公園
通過省直、市直相關領導和單位示範帶動,區領導和區直單位下沉一線,鎮村入戶開展面對面宣傳,指導各鎮和典型村打造示範主題林和若幹「最美樣板」,引導群眾充分利用「四旁五邊」,拆違建綠、見空插綠、立體植綠,企業主動開展認捐認種認養、種植「企業冠名林」,全區植樹造林社會參與度高、行動快速、效果明顯。目前,梅縣區直單位黨員幹部入戶宣傳近50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6萬多份;省直、市直、區直相關單位到鎮村一線植樹120多場/次;打造黨員先鋒林、國防林、巾幗林、青年林、客商林、文化林等主題林146個。
同時,梅縣區各級各部門及早響應、及時行動,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進,全面掀起新一輪全民參與綠美梅縣生態建設熱潮。目前,發動鄉賢、群眾參加植樹活動共計18659人次;完成7.5萬畝林分優化備耕工作,已種植5600畝;全區鄉村綠化認捐金額達4800餘萬元。
【數說】
●今年上半年,梅縣區GDP比增2.6%,其中農林牧漁業產值完成27.22億元、比增4.6%;進出口總額完成3.33億美元、比增45%,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8億元、比增7%;抓「四上」企業成效明顯,其中資質以上建築企業產值24.61億元、比增106.1%。
●今年,梅縣區獲得2023年度全市招商引資項目績效管理優秀等次,連續五年獲此殊榮。
●目前,梅縣區發動鄉賢、群眾參加植樹活動共計18659人次;完成7.5萬畝林分優化備耕工作,已種植5600畝;全區鄉村綠化認捐金額達4800餘萬元。
文 | 危健峰 馮森達 王雅
圖 | 馮森達(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