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牛娃到「吉隆坡王」:葉亞來,一部惠州人下南洋的奮鬥史
作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惠州素有「客家僑都」之稱。據不完全統計,惠州市現有歸僑6404人,僑眷超過7萬人,海外惠州籍僑胞80萬人(原惠州府署籍海外僑胞約300萬人),港澳同胞100萬人,遍布世界五大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在惠州人的海外移居史中,「吉隆坡王」葉亞來是繞不開的傳奇人物。
這位被尊稱為「吉隆坡王」或「吉隆坡開埠之父」的華僑領袖,其人生堪稱一部海外奮鬥的史詩。
生於貧苦農家的葉亞來,14歲便為人放牛,歷經農活艱辛,磨礪出不畏艱難的品格。1854年,年僅17歲的他,為謀生路,從惠陽澳頭出發,遠渡重洋抵達馬六甲,開啟南洋闖蕩生涯。在馬來西亞,他從底層做起,憑借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堅韌意志,逐步崛起。他擔任過吉隆坡甲必丹(華人領袖),大力發展錫礦開采和城市建設,苦心經營24年,將一片礦區建設成繁榮市鎮,被譽為「開辟吉隆坡的巨人」。將行政權交還給行政司之後,葉亞來積極投身於公益事業,設立安老院、創辦華文學校,切實提高了當地居民的幸福指數。由於任職期間表現出色,並對吉隆坡的發展建設貢獻巨大,葉亞來又被稱為吉隆坡開埠之父。
葉亞來的故事,是清末惠州乃至東南沿海民眾下南洋謀生的寫照。他雖在海外成就偉業,卻始終心系桑梓,多次招募鄉民赴南洋,並出資在家鄉建造圍屋,其故居如今已成為「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向後人講述這位惠州驕子的傳奇。
文 | 賀沁怡 潘小笛
圖 | 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 供
作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惠州素有「客家僑都」之稱。據不完全統計,惠州市現有歸僑6404人,僑眷超過7萬人,海外惠州籍僑胞80萬人(原惠州府署籍海外僑胞約300萬人),港澳同胞100萬人,遍布世界五大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在惠州人的海外移居史中,「吉隆坡王」葉亞來是繞不開的傳奇人物。
這位被尊稱為「吉隆坡王」或「吉隆坡開埠之父」的華僑領袖,其人生堪稱一部海外奮鬥的史詩。
生於貧苦農家的葉亞來,14歲便為人放牛,歷經農活艱辛,磨礪出不畏艱難的品格。1854年,年僅17歲的他,為謀生路,從惠陽澳頭出發,遠渡重洋抵達馬六甲,開啟南洋闖蕩生涯。在馬來西亞,他從底層做起,憑借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堅韌意志,逐步崛起。他擔任過吉隆坡甲必丹(華人領袖),大力發展錫礦開采和城市建設,苦心經營24年,將一片礦區建設成繁榮市鎮,被譽為「開辟吉隆坡的巨人」。將行政權交還給行政司之後,葉亞來積極投身於公益事業,設立安老院、創辦華文學校,切實提高了當地居民的幸福指數。由於任職期間表現出色,並對吉隆坡的發展建設貢獻巨大,葉亞來又被稱為吉隆坡開埠之父。
葉亞來的故事,是清末惠州乃至東南沿海民眾下南洋謀生的寫照。他雖在海外成就偉業,卻始終心系桑梓,多次招募鄉民赴南洋,並出資在家鄉建造圍屋,其故居如今已成為「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向後人講述這位惠州驕子的傳奇。
文 | 賀沁怡 潘小笛
圖 | 葉亞來主題文化展示館 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