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客家古邑 沉澱時光(走進傳統村落)

来源:人民網 作者:周歡 时间:2024年10月08日
分享:

客家古邑 沉澱時光(走進傳統村落)


江西省武陽鎮武陽村店前街入口。 

 
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鎮洋溪村葉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 

江西瑞金是一座千年客家古邑。村中的古建築、古祠堂、古街巷、古亭閣、古驛道……沉澱著時光的厚重,見證了歲月的悠長。

古老的村落還因革命歷史而格外獨特。9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在這裏進行了革命道路實踐和紅色政權建設探索,為瑞金的歷史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波瀾壯闊的歷史給這裏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簷都染上了一抹鮮豔的紅。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近年來,瑞金持續加強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有序開展搶救性、系統性修繕,傳承好紅色文化,並因地制宜打造業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編 者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車行贛南,青山綠水間,柏油路串起一個個白牆黛瓦的村落。據悉,目前瑞金擁有洋溪村、武陽村、密溪村等國家級和省級傳統村落10個,有登記掛牌的傳統建築446座。2022年4月,瑞金被列為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

修舊如舊,原址原貌,留住古村的「形」

從瑞金葉坪革命舊址群往北,走過一座紅軍橋,剛到洋溪村,記者就得知了一件高興事——「經過近兩年修繕的葉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今年4月通過了江西省文物局竣工驗收,目前正準備申報‘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全程參與修繕工作的中共瑞金市委黨校後勤股股長楊海龍難掩興奮。

乍一看,這處磚土木結構的舊址似乎並沒什麼特別,竟要申報全國性獎項,底氣何在?

「這處舊址的修繕,底氣就在使用原材料、按照原形制、運用原工藝,最大限度恢復了原貌。」楊海龍說。

「樓梯旁這面青磚牆修得精緻……」走進舊址,記者話音剛落,楊海龍立即糾正:「這可不是青磚,只是在磚外面粉刷的一層青灰。」

青灰的原料是什麼?如何調配?用相似的材料代替行不行?……一開始,面對大片磚體裸露的牆面和殘存的青灰牆面,施工方也犯起了難。「檢測成分!」專家給出了建議。隨即,青灰樣本被送到蘭州大學進行檢測,最終確定成分,修繕得以順利推進。

再看舊址裏酷似水泥砂漿攪拌鋪設而成的地面。

「從房子初建到現在,有100多年了,原來的三合土地面早已坑坑窪窪。以前是用土辦法修的,外面的師傅也不清楚,修繕任務就落到了我們身上。」村裏的泥瓦匠劉小銀介紹。

「不過,我們也只知道用的是黃泥、砂石、石灰三種原材料,不知道配比和工藝。」為了還原三合土地面,劉小銀等人特意請教了村裏的老人——先把三種原料和糖、糯米汁等攪拌均勻,堆起來,蓋上薄膜,發酵一個月,再鋪在地面上,然後每隔一天就用棒槌和捆紮結實的松針束反復捶打,持續一個月。「這樣做出來的三合土地面,緊實、光滑,看起來就像水泥地。」劉小銀說。

「對舊址的修繕,我們慎之又慎,不放過每一處細節。」楊海龍說。「古建築修繕是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基礎,我們要求各村遵循‘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原則,堅持古建築結構不變、風貌不變、樣式不變,儘量使用原材料、老材料,並運用傳統工藝,開展修繕。」瑞金市住建局村鎮建設股股長楊慶聰表示。目前,瑞金已對10個傳統村落中的86座古建築進行了搶救性或系統修繕。

紅色底蘊,民族文化,守護古村的「魂」

傍晚,瑞金市武陽鎮武陽村黨支部副書記鄒偉平吃過晚飯,便開始伏案整理、查閱資料。「明天一早要給學生講武陽‘春耕模範’的故事,抓緊準備準備。」

中央蘇區時期,為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解決糧食緊缺問題,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蘇區群眾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春耕生產運動,瑞金武陽區和石水鄉(今均屬武陽鎮)因成績突出,獲「春耕模範」錦旗……鄒偉平在村裏生活了幾十年,武陽「春耕模範」的故事他早已爛熟於心,每次講解前卻還要提前準備。

「講解不是復述,老故事要講出新效果!」鄒偉平解釋,「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要把過去和當下結合起來講,讓聽者有所思考或啟發,當然要認真準備!」

「那段光榮的革命歲月,給瑞金傳統村落留下了大大小小難以計數的動人故事。如何把這些故事講好,讓它們成為我們現在幹事創業的重要精神滋養,一個重要方法就是緊扣中央精神來講,結合蘇區精神來講,講出老故事的時代新內涵。」瑞金市史志研究室編研股股長鐘燕林表示。

要講好村裏的老故事,也要收集挖掘新故事。「朝織鞋、暮織鞋,織鞋不為上街賣,送與前方戰士們……」唱完這首革命歌謠,鄒偉平動情地講起了當年村裏紅軍「草鞋媽媽」邱娣的故事:「邱娣組織村民,沒日沒夜地揉麻繩、捶稻草、編草鞋,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編成7.6萬雙草鞋,送到前線……」這正是鄒偉平挖掘的新故事。「我從2010年擔任村幹部以來,除了日常工作,平時就喜歡和村裏的老人聊天、看書,一瞭解到新的紅色歷史和故事線索,我就去查資料、找佐證。」他說,「2017年,我偶然想起邱娣的事蹟,趕忙向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詢問,後來我又查閱《紅色中華》報,發現也有相關報導,於是就把她的事蹟整理成完整的故事。」

多年來,鄒偉平新挖掘整理了10餘個發生在武陽村的紅色故事。他還積極給研學團隊做講解,每週去一次當地學校給學生講解。今年以來,鄒偉平參加了60餘次各類講解。

除了紅色歷史故事,瑞金的傳統村落裏還有豐富的客家文化。

圈連竹篾、剪紙密封、剪紙花……在岡面鄉上田村,岡面車燈製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蔡秀柱和村民忙活了一上午,趕制了一組精美的車燈,隨後又邊演示車燈的表演方式,邊唱彩燈歌曲,引得來訪學生連連稱讚。

上田村始建於宋朝,素有「上田蔡屋、彈琴唱曲」之稱,其戲劇藝術可追溯到明清時期。蔡秀柱介紹,每年春節,村裏文藝隊都會走村串巷、上門入戶,為百姓送上燈舞表演。

目前,瑞金10個傳統村落裏有瑞金客家祠堂營造技藝、瑞金岡面車燈製作技藝、贛南客家民歌等13項省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瑞金還建成12個非遺傳習所、2個國家級非遺工坊。

集中連片,因地制宜,做強古村的「業」

「各位遊客,前方河邊的木橋墩就是武陽橋舊址,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進行戰略轉移,途經武陽村,在村民們的傾力相助下,通過了二萬五千裏長征途中的第一座橋……」講解員鄒惠惠飽含深情地為遊客們講述著。

「古代,武陽水運發達、商貿繁榮。我們腳下這條從河岸邊延伸到山坡的石階路是一條古驛道,上到坡頂,穿過古驛站,就是一條古街,叫店前街……」在鄒惠惠繪聲繪色的講解中,遊客們來到了店前街,武陽區消費合作社、農香豆腐坊、釀酒坊等一間間仿古商鋪分列在街道兩旁,往來遊人熙熙攘攘。

「純天然、純手工製作的涼粉,大家快來嘗嘗!」週末,店前街遊客絡繹不絕,擺攤的村民趙發生夫婦忙得不可開交。「家裏種了16畝臍橙,平時搞農業生產,節假日就到店前街擺攤,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600多塊錢。」趙發生說。

「近年來,村裏對19座傳統建築進行了修繕,完善基礎設施;引入江西旅遊投資集團,先後建成‘春耕生產運動’紀念館和‘長征第一橋’紀念館,打造店前街集市,並廣泛開展運營推廣。現在,村裏研學、古村遊等多種業態發展勢頭強勁。」鄒偉平介紹。

瑞金充分運用傳統村落裏的古色和紅色資源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對每個傳統村落的古建築修繕、基礎設施完善、歷史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等都進行全方位規劃,探索「集體+文旅」「村落+影視」「非遺+文創」等多種運營管理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點」,讓傳統村落活起來、村民富起來。

瑞金把九堡鎮密溪村等有條件的傳統村落打造成革命歷史題材影視拍攝實景基地,「電視劇播出後,慕名而來的遊客多了不少,村裏的人氣更旺了,大大提高了我們村的知名度。」密溪村村幹部羅流東高興地說。

以點串線,以線促面。瑞金還將傳統村落與周邊著名革命舊址群、紅色名村串聯成片,促進資源共用,實行集中連片開發。洋溪村依靠南鄰葉坪革命舊址群的優勢,積極吸引客源,同北部的紅色名村朱坊村共同打造初心溯源研學和健康休閒體驗片區,年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武陽村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和萬畝臍橙產業,串聯附近國興村的荷花觀賞、蓮子採摘等活動,以及附近樂村美麗鄉村露營地,形成鄉村體驗旅遊片區,年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

據統計,今年以來,瑞金10個傳統村落通過整合各類資源,打造研學、鄉村旅遊等多種業態,吸引遊客36萬人次,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65萬餘元。

分享:

客家古邑 沉澱時光(走進傳統村落)

来源:人民網 作者:周歡 时间:2024年10月08日


江西省武陽鎮武陽村店前街入口。 

 
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鎮洋溪村葉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 

江西瑞金是一座千年客家古邑。村中的古建築、古祠堂、古街巷、古亭閣、古驛道……沉澱著時光的厚重,見證了歲月的悠長。

古老的村落還因革命歷史而格外獨特。9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在這裏進行了革命道路實踐和紅色政權建設探索,為瑞金的歷史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波瀾壯闊的歷史給這裏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簷都染上了一抹鮮豔的紅。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近年來,瑞金持續加強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有序開展搶救性、系統性修繕,傳承好紅色文化,並因地制宜打造業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編 者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車行贛南,青山綠水間,柏油路串起一個個白牆黛瓦的村落。據悉,目前瑞金擁有洋溪村、武陽村、密溪村等國家級和省級傳統村落10個,有登記掛牌的傳統建築446座。2022年4月,瑞金被列為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

修舊如舊,原址原貌,留住古村的「形」

從瑞金葉坪革命舊址群往北,走過一座紅軍橋,剛到洋溪村,記者就得知了一件高興事——「經過近兩年修繕的葉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今年4月通過了江西省文物局竣工驗收,目前正準備申報‘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全程參與修繕工作的中共瑞金市委黨校後勤股股長楊海龍難掩興奮。

乍一看,這處磚土木結構的舊址似乎並沒什麼特別,竟要申報全國性獎項,底氣何在?

「這處舊址的修繕,底氣就在使用原材料、按照原形制、運用原工藝,最大限度恢復了原貌。」楊海龍說。

「樓梯旁這面青磚牆修得精緻……」走進舊址,記者話音剛落,楊海龍立即糾正:「這可不是青磚,只是在磚外面粉刷的一層青灰。」

青灰的原料是什麼?如何調配?用相似的材料代替行不行?……一開始,面對大片磚體裸露的牆面和殘存的青灰牆面,施工方也犯起了難。「檢測成分!」專家給出了建議。隨即,青灰樣本被送到蘭州大學進行檢測,最終確定成分,修繕得以順利推進。

再看舊址裏酷似水泥砂漿攪拌鋪設而成的地面。

「從房子初建到現在,有100多年了,原來的三合土地面早已坑坑窪窪。以前是用土辦法修的,外面的師傅也不清楚,修繕任務就落到了我們身上。」村裏的泥瓦匠劉小銀介紹。

「不過,我們也只知道用的是黃泥、砂石、石灰三種原材料,不知道配比和工藝。」為了還原三合土地面,劉小銀等人特意請教了村裏的老人——先把三種原料和糖、糯米汁等攪拌均勻,堆起來,蓋上薄膜,發酵一個月,再鋪在地面上,然後每隔一天就用棒槌和捆紮結實的松針束反復捶打,持續一個月。「這樣做出來的三合土地面,緊實、光滑,看起來就像水泥地。」劉小銀說。

「對舊址的修繕,我們慎之又慎,不放過每一處細節。」楊海龍說。「古建築修繕是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基礎,我們要求各村遵循‘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原則,堅持古建築結構不變、風貌不變、樣式不變,儘量使用原材料、老材料,並運用傳統工藝,開展修繕。」瑞金市住建局村鎮建設股股長楊慶聰表示。目前,瑞金已對10個傳統村落中的86座古建築進行了搶救性或系統修繕。

紅色底蘊,民族文化,守護古村的「魂」

傍晚,瑞金市武陽鎮武陽村黨支部副書記鄒偉平吃過晚飯,便開始伏案整理、查閱資料。「明天一早要給學生講武陽‘春耕模範’的故事,抓緊準備準備。」

中央蘇區時期,為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解決糧食緊缺問題,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蘇區群眾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春耕生產運動,瑞金武陽區和石水鄉(今均屬武陽鎮)因成績突出,獲「春耕模範」錦旗……鄒偉平在村裏生活了幾十年,武陽「春耕模範」的故事他早已爛熟於心,每次講解前卻還要提前準備。

「講解不是復述,老故事要講出新效果!」鄒偉平解釋,「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要把過去和當下結合起來講,讓聽者有所思考或啟發,當然要認真準備!」

「那段光榮的革命歲月,給瑞金傳統村落留下了大大小小難以計數的動人故事。如何把這些故事講好,讓它們成為我們現在幹事創業的重要精神滋養,一個重要方法就是緊扣中央精神來講,結合蘇區精神來講,講出老故事的時代新內涵。」瑞金市史志研究室編研股股長鐘燕林表示。

要講好村裏的老故事,也要收集挖掘新故事。「朝織鞋、暮織鞋,織鞋不為上街賣,送與前方戰士們……」唱完這首革命歌謠,鄒偉平動情地講起了當年村裏紅軍「草鞋媽媽」邱娣的故事:「邱娣組織村民,沒日沒夜地揉麻繩、捶稻草、編草鞋,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編成7.6萬雙草鞋,送到前線……」這正是鄒偉平挖掘的新故事。「我從2010年擔任村幹部以來,除了日常工作,平時就喜歡和村裏的老人聊天、看書,一瞭解到新的紅色歷史和故事線索,我就去查資料、找佐證。」他說,「2017年,我偶然想起邱娣的事蹟,趕忙向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詢問,後來我又查閱《紅色中華》報,發現也有相關報導,於是就把她的事蹟整理成完整的故事。」

多年來,鄒偉平新挖掘整理了10餘個發生在武陽村的紅色故事。他還積極給研學團隊做講解,每週去一次當地學校給學生講解。今年以來,鄒偉平參加了60餘次各類講解。

除了紅色歷史故事,瑞金的傳統村落裏還有豐富的客家文化。

圈連竹篾、剪紙密封、剪紙花……在岡面鄉上田村,岡面車燈製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蔡秀柱和村民忙活了一上午,趕制了一組精美的車燈,隨後又邊演示車燈的表演方式,邊唱彩燈歌曲,引得來訪學生連連稱讚。

上田村始建於宋朝,素有「上田蔡屋、彈琴唱曲」之稱,其戲劇藝術可追溯到明清時期。蔡秀柱介紹,每年春節,村裏文藝隊都會走村串巷、上門入戶,為百姓送上燈舞表演。

目前,瑞金10個傳統村落裏有瑞金客家祠堂營造技藝、瑞金岡面車燈製作技藝、贛南客家民歌等13項省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瑞金還建成12個非遺傳習所、2個國家級非遺工坊。

集中連片,因地制宜,做強古村的「業」

「各位遊客,前方河邊的木橋墩就是武陽橋舊址,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進行戰略轉移,途經武陽村,在村民們的傾力相助下,通過了二萬五千裏長征途中的第一座橋……」講解員鄒惠惠飽含深情地為遊客們講述著。

「古代,武陽水運發達、商貿繁榮。我們腳下這條從河岸邊延伸到山坡的石階路是一條古驛道,上到坡頂,穿過古驛站,就是一條古街,叫店前街……」在鄒惠惠繪聲繪色的講解中,遊客們來到了店前街,武陽區消費合作社、農香豆腐坊、釀酒坊等一間間仿古商鋪分列在街道兩旁,往來遊人熙熙攘攘。

「純天然、純手工製作的涼粉,大家快來嘗嘗!」週末,店前街遊客絡繹不絕,擺攤的村民趙發生夫婦忙得不可開交。「家裏種了16畝臍橙,平時搞農業生產,節假日就到店前街擺攤,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600多塊錢。」趙發生說。

「近年來,村裏對19座傳統建築進行了修繕,完善基礎設施;引入江西旅遊投資集團,先後建成‘春耕生產運動’紀念館和‘長征第一橋’紀念館,打造店前街集市,並廣泛開展運營推廣。現在,村裏研學、古村遊等多種業態發展勢頭強勁。」鄒偉平介紹。

瑞金充分運用傳統村落裏的古色和紅色資源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對每個傳統村落的古建築修繕、基礎設施完善、歷史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等都進行全方位規劃,探索「集體+文旅」「村落+影視」「非遺+文創」等多種運營管理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點」,讓傳統村落活起來、村民富起來。

瑞金把九堡鎮密溪村等有條件的傳統村落打造成革命歷史題材影視拍攝實景基地,「電視劇播出後,慕名而來的遊客多了不少,村裏的人氣更旺了,大大提高了我們村的知名度。」密溪村村幹部羅流東高興地說。

以點串線,以線促面。瑞金還將傳統村落與周邊著名革命舊址群、紅色名村串聯成片,促進資源共用,實行集中連片開發。洋溪村依靠南鄰葉坪革命舊址群的優勢,積極吸引客源,同北部的紅色名村朱坊村共同打造初心溯源研學和健康休閒體驗片區,年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武陽村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和萬畝臍橙產業,串聯附近國興村的荷花觀賞、蓮子採摘等活動,以及附近樂村美麗鄉村露營地,形成鄉村體驗旅遊片區,年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

據統計,今年以來,瑞金10個傳統村落通過整合各類資源,打造研學、鄉村旅遊等多種業態,吸引遊客36萬人次,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65萬餘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