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筆陣

【名家說嶺南·江冰】廣州茶博館:一片葉子的旅程,娓娓道來,風景這邊獨好

来源:羊城晚報-雲上嶺南 作者:江冰 时间:2024年10月09日
分享:

【名家說嶺南·江冰】廣州茶博館:一片葉子的旅程,娓娓道來,風景這邊獨好

茶與人類緣份得從中國說起,神農嘗百草就有茶葉。幾片茶葉在沸水中翻滾數千年,既為食物亦為商品更成文化。 

進入大廳,首當其沖的商船淩空:「中國皇後號」成為茶貿易之標志。可見貿易推動茶,自古已然。 

廣州茶博館位於黃埔區,2024年8月22日開放。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展出150餘件與茶文化相關的展品。

展覽以「茶和世界」為主題,包括「茶生南國」「茶傳四海」「茶撼世界」等主題單元,全面展示了茶的起源、貿易傳播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其中1200年古茶樹標本、法門寺出土複刻唐代茶具、宋代茶宴圖、葡萄牙皇室捐贈茶具、年代老茶等相關實物,呈現中國茶文化的曆史軌跡。 

茶是中華民族「國飲」,發於神農,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流傳至今,名列世界三大飲品。 

「茶生南國"以茶文化曆史為主要脈絡,分為神農時期、夏商西周、秦、兩漢、唐、宋、元、明、清和近代十個部分。

其中神農嘗百草,讓我對茶之起源有個迅速親近的感覺,我們活在前人先輩的目光之中。

"茶傳四海"單元著重介紹茶葉如何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連接不同文明的紐帶。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人背馬馭,艱難險阻。

"茶撼世界"單元回顧了茶葉在全球曆史進程中的關鍵角色和影響力。幾個重大事件印象深刻: 

——英國的流行,茶葉貿易對英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促進了消費習慣的改變,間接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美國獨立戰爭的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征收茶葉稅,引發殖民地居民抗議,最終導致他們將茶葉傾入波士頓灣。這一事件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導火線,促進了美國獨立。 

——英國為了扭轉因大量進口中國茶葉而導致的貿易逆差,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最終引發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史,導致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茶葉甚至成為國力的象征,以一種文化力量,在全球範圍內促進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的進步,改變國家命運。 

讓我驚訝的還有茶助國力: 

——抗戰時期,茶葉成為中國重要的出口物資,為中國換取了大量外匯。 

——茶葉被用作與蘇聯交換軍火的物資之一。通過出口茶葉等物資,從蘇聯獲得了軍火和戰爭物資,包括坦克、飛機等,這些裝備在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在展覽中看到一條標語: 

一噸茶葉=10噸鋼/20噸汽油/20噸化肥/3噸橡膠。 

小小茶葉甚至在為民族救亡貢獻力量。

作為明清時期世界茶產業的海洋商貿中心,廣州對茶葉成為中外貿易的重要商品,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比如,「中國皇後號」成功首航,受到廣州「十三行」的熱烈歡迎。作為當年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中外商品交流願望強烈。

展覽顯示,「中國皇後號」中美航行一個來回,利潤高達1500%。形象地說,一件原價100元的商品,可以翻價到十五倍。

明清時期的中國港口開放,「一口通商」時十三行的作為,以及當代茶文化和茶產業發展的相關內容,最合我心,實為嶺南文化的重要內容。

讓我心動的還有粵茶商在「一口通商」優勢失去之後的積極進取—— 

他們並不怨天尤人,訥於言卻敏於行。積極北上,四面出擊,開拓茶葉市場,同時進入產地提高園藝,從源頭抓起,為當今廣東粵茶地位打下了穩實基礎。

展覽涉及中國各地商幫,彼此對照,相得益彰,亦可見粵商之個性鮮明。

廣州茶博館完整呈現茶文化形態,令我喜出望外: 

——茶葉與人:芳香氣撲鼻,茶多酚殺菌,咖啡堿提神,茶氨酸養生。 

——曆代茶之發展,足跡清晰;茶馬古道,絲綢之路,歐洲貴族崇尚,廣東英德紅茶獲獎。 

——廣東是當今茶貿易與茶消費第一大省,長知識,開眼界,增文化自信。 

一片葉子的旅程:茶農種好茶,茶商選好茶,茶船運好茶,茶行賣好茶,茶客喝好茶。

無商不富,趨利早起,遍及四方,水到渠成,中國茶走向世界。

有了茶與財富、茶與國力,緊隨其後便產生茶與品德,茶與文化。 

小小茶葉,大大曆史文化。

大益振興茶人王豔與我交流瑞豐茶商建茶博館,我當即微信評價: 

——氣派、科技、時尚,茶商個人建館,既見經濟實力,亦是文化眼光。展覽與研學與消費貫通,大有可為。 

——代向茶博館瑞豐人致敬!願繼續努力,做中國一流的茶博館,也為嶺南文化傳播貢獻力量! 

2024-10 廣州 

【名家簡介】

江冰,文化學者,專欄作家,文藝評論家。廣東財經大學教授、廣州嶺南文化研究會會長、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廣州都市文學與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廣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廣州城市形象品牌顧問。中國小說排行榜評委。入選中國作家協會新銳批評家、廣東省十大優秀社會科學科普專家、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最有影響力學者。著有《浪漫與悲涼的人生》《中華服飾文化》《新媒體時代的80後文學》《酷青春》《這座城,把所有人變成廣州人》《老碼頭,流轉千年這座城》《嶺南鄉愁》等。

分享:

【名家說嶺南·江冰】廣州茶博館:一片葉子的旅程,娓娓道來,風景這邊獨好

来源:羊城晚報-雲上嶺南 作者:江冰 时间:2024年10月09日

茶與人類緣份得從中國說起,神農嘗百草就有茶葉。幾片茶葉在沸水中翻滾數千年,既為食物亦為商品更成文化。 

進入大廳,首當其沖的商船淩空:「中國皇後號」成為茶貿易之標志。可見貿易推動茶,自古已然。 

廣州茶博館位於黃埔區,2024年8月22日開放。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展出150餘件與茶文化相關的展品。

展覽以「茶和世界」為主題,包括「茶生南國」「茶傳四海」「茶撼世界」等主題單元,全面展示了茶的起源、貿易傳播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其中1200年古茶樹標本、法門寺出土複刻唐代茶具、宋代茶宴圖、葡萄牙皇室捐贈茶具、年代老茶等相關實物,呈現中國茶文化的曆史軌跡。 

茶是中華民族「國飲」,發於神農,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流傳至今,名列世界三大飲品。 

「茶生南國"以茶文化曆史為主要脈絡,分為神農時期、夏商西周、秦、兩漢、唐、宋、元、明、清和近代十個部分。

其中神農嘗百草,讓我對茶之起源有個迅速親近的感覺,我們活在前人先輩的目光之中。

"茶傳四海"單元著重介紹茶葉如何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連接不同文明的紐帶。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人背馬馭,艱難險阻。

"茶撼世界"單元回顧了茶葉在全球曆史進程中的關鍵角色和影響力。幾個重大事件印象深刻: 

——英國的流行,茶葉貿易對英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促進了消費習慣的改變,間接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美國獨立戰爭的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征收茶葉稅,引發殖民地居民抗議,最終導致他們將茶葉傾入波士頓灣。這一事件是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導火線,促進了美國獨立。 

——英國為了扭轉因大量進口中國茶葉而導致的貿易逆差,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最終引發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史,導致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茶葉甚至成為國力的象征,以一種文化力量,在全球範圍內促進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的進步,改變國家命運。 

讓我驚訝的還有茶助國力: 

——抗戰時期,茶葉成為中國重要的出口物資,為中國換取了大量外匯。 

——茶葉被用作與蘇聯交換軍火的物資之一。通過出口茶葉等物資,從蘇聯獲得了軍火和戰爭物資,包括坦克、飛機等,這些裝備在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在展覽中看到一條標語: 

一噸茶葉=10噸鋼/20噸汽油/20噸化肥/3噸橡膠。 

小小茶葉甚至在為民族救亡貢獻力量。

作為明清時期世界茶產業的海洋商貿中心,廣州對茶葉成為中外貿易的重要商品,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比如,「中國皇後號」成功首航,受到廣州「十三行」的熱烈歡迎。作為當年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中外商品交流願望強烈。

展覽顯示,「中國皇後號」中美航行一個來回,利潤高達1500%。形象地說,一件原價100元的商品,可以翻價到十五倍。

明清時期的中國港口開放,「一口通商」時十三行的作為,以及當代茶文化和茶產業發展的相關內容,最合我心,實為嶺南文化的重要內容。

讓我心動的還有粵茶商在「一口通商」優勢失去之後的積極進取—— 

他們並不怨天尤人,訥於言卻敏於行。積極北上,四面出擊,開拓茶葉市場,同時進入產地提高園藝,從源頭抓起,為當今廣東粵茶地位打下了穩實基礎。

展覽涉及中國各地商幫,彼此對照,相得益彰,亦可見粵商之個性鮮明。

廣州茶博館完整呈現茶文化形態,令我喜出望外: 

——茶葉與人:芳香氣撲鼻,茶多酚殺菌,咖啡堿提神,茶氨酸養生。 

——曆代茶之發展,足跡清晰;茶馬古道,絲綢之路,歐洲貴族崇尚,廣東英德紅茶獲獎。 

——廣東是當今茶貿易與茶消費第一大省,長知識,開眼界,增文化自信。 

一片葉子的旅程:茶農種好茶,茶商選好茶,茶船運好茶,茶行賣好茶,茶客喝好茶。

無商不富,趨利早起,遍及四方,水到渠成,中國茶走向世界。

有了茶與財富、茶與國力,緊隨其後便產生茶與品德,茶與文化。 

小小茶葉,大大曆史文化。

大益振興茶人王豔與我交流瑞豐茶商建茶博館,我當即微信評價: 

——氣派、科技、時尚,茶商個人建館,既見經濟實力,亦是文化眼光。展覽與研學與消費貫通,大有可為。 

——代向茶博館瑞豐人致敬!願繼續努力,做中國一流的茶博館,也為嶺南文化傳播貢獻力量! 

2024-10 廣州 

【名家簡介】

江冰,文化學者,專欄作家,文藝評論家。廣東財經大學教授、廣州嶺南文化研究會會長、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廣州都市文學與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廣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廣州城市形象品牌顧問。中國小說排行榜評委。入選中國作家協會新銳批評家、廣東省十大優秀社會科學科普專家、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最有影響力學者。著有《浪漫與悲涼的人生》《中華服飾文化》《新媒體時代的80後文學》《酷青春》《這座城,把所有人變成廣州人》《老碼頭,流轉千年這座城》《嶺南鄉愁》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