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這個春天,被客家炒綠暖到!第二屆地標春茶推介會在京舉行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編輯部 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分享:

這個春天,被客家炒綠暖到!第二屆地標春茶推介會在京舉行

本網訊 4月18日上午,由全國農業展覽館主辦的第二屆地標春茶推介會在北京盛大開幕。作為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茶業及茶藝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推介會匯聚了全國頂級地標春茶,一場春意盎然的茶香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2.jpeg

來自「世界客都」梅州的客家炒綠,也帶着獨特魅力高調亮相,成為現場一大亮點。

此次推介會集結了全國30余個核心產區的春茶瑰寶:西湖龍井、恩施玉露、福州茉莉花茶、資溪白茶、鎮康馬鞍山茶……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全品類雲集,堪稱一場茶界的「群英會」。不僅如此,斯裏蘭卡、尼泊爾等海外茶企也現身國際展區,讓不同風味的茶文化在這裏熱情碰撞,帶來一場多元精彩的全球茶文化體驗。

茶香四溢中,產銷對接與簽約成果豐碩。京東集團、正大集團、物美超市等采購商代表在現場品鑒洽談,促成多筆交易,強力助推茶葉市場活力升級。

1.jpeg

在專題論壇與賽事板塊,2025第二屆中國好綠茶大會聯動全國綠茶主產區,專家與從業者共探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新路徑。萬人評茶邀請賽熱鬧非凡,通過盲評選出優質春茶,讓更多人感知春茶之美;宋代點茶鬥茶大賽則讓非遺技藝在現代舞台上煥發新活力,傳統文化熠熠生輝。

梅州市農業農村局的精心組織下,梅州此次派出超強陣容參展:

清涼山茶、馬圖綠茶、梅縣綠茶、蕉嶺綠茶、七畬徑茶等5個地理標誌產品,攜手十多家代表企業的優質茶品,以最好的姿態亮相京城。

梅州市農林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黃海英在推介會上介紹道,梅州素有「千年茶鄉」美譽,是廣東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2024年,全市茶葉種植面積達36.08萬畝,產量達3.31萬噸,其中一半以上為客家炒綠。

客家炒綠,作為梅州茶產業的主打產品,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交融下的傳統古法工藝結晶。采用「重火炒製」,造就了獨特的「祛寒趨溫」特性,因此被譽為「溫肚茶」

3.jpeg

「要提高客家炒綠的產品競爭力,品種結構優化是根本。」 黃海英表示,梅州正一方面深挖本土「基因寶庫」,保護珍稀茶樹,如平遠鍋叾水仙、清涼山小葉種;另一方面選育更具梅州特色的「甜韻花香型」綠茶新品種,同時引進優質品種,提升茶葉品質與經濟效益。

目前,梅州已創建6個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數量居全省第一,正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加快從分散小作坊向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轉型。

此次參展,梅州釋放出品牌升級的強烈信號——

梅州正積極構建「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創新」融合發展的新格局,通過製定標準、深化電商合作、開拓國際市場等多項舉措,助推客家炒綠走向世界,助力茶農增收致富。

值得期待的是,梅州還計劃於5月21日「國際茶日」當天,在北京釣魚台大酒店舉辦「2025年梅州客家炒綠文化盛典暨品牌推介活動」,並在當晚聯動廣州塔上演「客家炒綠,讓世界愛上客家茶」主題燈光秀!

一場文化與品牌交融的視覺盛宴,即將點亮夜空,把客家炒綠的魅力推向世界舞台!

分享:

這個春天,被客家炒綠暖到!第二屆地標春茶推介會在京舉行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編輯部 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本網訊 4月18日上午,由全國農業展覽館主辦的第二屆地標春茶推介會在北京盛大開幕。作為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茶業及茶藝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推介會匯聚了全國頂級地標春茶,一場春意盎然的茶香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2.jpeg

來自「世界客都」梅州的客家炒綠,也帶着獨特魅力高調亮相,成為現場一大亮點。

此次推介會集結了全國30余個核心產區的春茶瑰寶:西湖龍井、恩施玉露、福州茉莉花茶、資溪白茶、鎮康馬鞍山茶……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全品類雲集,堪稱一場茶界的「群英會」。不僅如此,斯裏蘭卡、尼泊爾等海外茶企也現身國際展區,讓不同風味的茶文化在這裏熱情碰撞,帶來一場多元精彩的全球茶文化體驗。

茶香四溢中,產銷對接與簽約成果豐碩。京東集團、正大集團、物美超市等采購商代表在現場品鑒洽談,促成多筆交易,強力助推茶葉市場活力升級。

1.jpeg

在專題論壇與賽事板塊,2025第二屆中國好綠茶大會聯動全國綠茶主產區,專家與從業者共探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新路徑。萬人評茶邀請賽熱鬧非凡,通過盲評選出優質春茶,讓更多人感知春茶之美;宋代點茶鬥茶大賽則讓非遺技藝在現代舞台上煥發新活力,傳統文化熠熠生輝。

梅州市農業農村局的精心組織下,梅州此次派出超強陣容參展:

清涼山茶、馬圖綠茶、梅縣綠茶、蕉嶺綠茶、七畬徑茶等5個地理標誌產品,攜手十多家代表企業的優質茶品,以最好的姿態亮相京城。

梅州市農林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黃海英在推介會上介紹道,梅州素有「千年茶鄉」美譽,是廣東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2024年,全市茶葉種植面積達36.08萬畝,產量達3.31萬噸,其中一半以上為客家炒綠。

客家炒綠,作為梅州茶產業的主打產品,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交融下的傳統古法工藝結晶。采用「重火炒製」,造就了獨特的「祛寒趨溫」特性,因此被譽為「溫肚茶」

3.jpeg

「要提高客家炒綠的產品競爭力,品種結構優化是根本。」 黃海英表示,梅州正一方面深挖本土「基因寶庫」,保護珍稀茶樹,如平遠鍋叾水仙、清涼山小葉種;另一方面選育更具梅州特色的「甜韻花香型」綠茶新品種,同時引進優質品種,提升茶葉品質與經濟效益。

目前,梅州已創建6個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數量居全省第一,正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加快從分散小作坊向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轉型。

此次參展,梅州釋放出品牌升級的強烈信號——

梅州正積極構建「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創新」融合發展的新格局,通過製定標準、深化電商合作、開拓國際市場等多項舉措,助推客家炒綠走向世界,助力茶農增收致富。

值得期待的是,梅州還計劃於5月21日「國際茶日」當天,在北京釣魚台大酒店舉辦「2025年梅州客家炒綠文化盛典暨品牌推介活動」,並在當晚聯動廣州塔上演「客家炒綠,讓世界愛上客家茶」主題燈光秀!

一場文化與品牌交融的視覺盛宴,即將點亮夜空,把客家炒綠的魅力推向世界舞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