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西部地區首部客家文化志書《四川客家志》出版發行

来源:四川學習平臺 作者: 时间:2024年06月12日
分享:

西部地區首部客家文化志書《四川客家志》出版發行

近日,四川省地方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省地方辦)組織編纂的《四川客家志》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

 {1A4072C0-8D05-484d-AC33-8209CE9E1C23}.png
《四川客家志》書影

《四川客家志》是省地方辦為留存客家鄉愁記憶、宣傳多彩客家文化而專門規劃的一部以四川客家為記述對象的特色志書,也是中國西部地區首部大型客家文化地方誌書,由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具體承擔編寫任務。作為省地方誌辦2019年重點編纂專案、省社科院院級重點專案,該志自立項以來,各方發揚攻堅克難精神,發揮科研資源優勢,開展大量田野調查,數次研討、反復推敲、精心打磨,前後歷時4年多,終於付梓印行。

客家是漢民族中一個系統分明的「民系」(或「支系」),客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客家是清前期「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中,主要由閩、粵、贛客家人移居巴蜀而形成的獨特群體。數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客家人紮根四川、建設四川,用智慧和汗水為推動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們所創造的四川客家文化,已成為巴蜀文化的有機組成和亮麗風景。編寫首部《四川客家志》,旨在通過志書形式,客觀記載客家人篳路藍縷的艱辛奮鬥歷程,真實留存客家人鮮明厚重的歷史文化記憶,熱情讚頌客家人不畏艱險的開拓創造精神,從而充分發揮地方誌書「存史、育人、資政」功用,進一步為治蜀興川宏偉征程凝聚磅礴力量、激發不竭動能。

 {0CD59D2E-622A-4fe7-99BA-8C9670BAFBB7}.png
《四川客家志》內頁

《四川客家志》是集思廣益、厚積薄發的集大成之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客家文化研究工程,全志內容豐富、體例完備,記述時間上溯至四川客家之始,下限截至2019年;記述地域以斷限期內四川行政區域為准,同時載入1997年3月重慶市設為中央直轄市之前的相關內容。全志除凡例、概述、附錄外,正文分源流、人口、經濟、社會、宗族、文教、方言、習俗、建築、文物、藝文、人物12篇,90餘萬字,圖片300餘幅,橫排門類、縱述史實,涵蓋廣泛、圖文並茂,全面、系統地展示四川客家人在巴蜀大地落葉生根的完整過程、分佈情況,以及四川客家人在全省社會、經濟、文化等各領域所創造的突出成就。

《四川客家志》的編纂,注重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彙集四川客家學人數十年的研究成果,並在諸多領域實現新的突破。全志條分縷析、結構嚴整,既遵循現代方志編修規範,又著力凸顯四川客家歷史文化的獨特個性,實現編寫體例的守正創新。其中,《人口》篇首次按流域走向記述川、渝客家分佈,打破以行政區劃為准的局限;《藝文》篇借鑒歷代「藝文志」舊例,首次將歷史文獻與民間文獻中與四川客家有關的重要資料分類輯錄,更好突出讀志用志的方便與快捷。全志史料豐富、考證扎實,以堅實的學術研究與田野調查為基礎,參考大量方志、族譜、檔案文書和口述資料,挖掘出不少珍稀文獻與重要史實,取得一批客家研究的嶄新成果。全志不僅在歷史上首次完成對四川客家文獻的集中調查與系統整理,還以嚴謹、客觀的治史態度,逐一審慎核實、厘清和界定了一些重大概念和歷史事實,為推動四川客家各領域研究奠定堅實的學術基礎。

 {532CCC58-13B3-4338-A8D5-EC90D23A0477}.png
《四川客家志》內頁

編纂出版《四川客家志》,在新時代重現四川客家歷史、重識四川地域特色、重釋客家文化傳統,既是省地方辦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傳承中華文明、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舉措,也是有效整合優勢資源、大力宣傳弘揚巴蜀特色地域文化的又一嶄新嘗試,既具重要的思想價值和學術意義,更具獨特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該志的順利出版,代表四川客家文化研究取得新的階段性成就,也進一步豐富拓展了四川方志編修博大浩瀚的成果體系。四川方志系統將以此為契機,銳意進取、推陳出新,不斷打造出更多富有四川特色和巴蜀氣象的精品良志,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開創治蜀興川新局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

西部地區首部客家文化志書《四川客家志》出版發行

来源:四川學習平臺 作者: 时间:2024年06月12日

近日,四川省地方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省地方辦)組織編纂的《四川客家志》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

 {1A4072C0-8D05-484d-AC33-8209CE9E1C23}.png
《四川客家志》書影

《四川客家志》是省地方辦為留存客家鄉愁記憶、宣傳多彩客家文化而專門規劃的一部以四川客家為記述對象的特色志書,也是中國西部地區首部大型客家文化地方誌書,由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具體承擔編寫任務。作為省地方誌辦2019年重點編纂專案、省社科院院級重點專案,該志自立項以來,各方發揚攻堅克難精神,發揮科研資源優勢,開展大量田野調查,數次研討、反復推敲、精心打磨,前後歷時4年多,終於付梓印行。

客家是漢民族中一個系統分明的「民系」(或「支系」),客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客家是清前期「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中,主要由閩、粵、贛客家人移居巴蜀而形成的獨特群體。數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客家人紮根四川、建設四川,用智慧和汗水為推動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們所創造的四川客家文化,已成為巴蜀文化的有機組成和亮麗風景。編寫首部《四川客家志》,旨在通過志書形式,客觀記載客家人篳路藍縷的艱辛奮鬥歷程,真實留存客家人鮮明厚重的歷史文化記憶,熱情讚頌客家人不畏艱險的開拓創造精神,從而充分發揮地方誌書「存史、育人、資政」功用,進一步為治蜀興川宏偉征程凝聚磅礴力量、激發不竭動能。

 {0CD59D2E-622A-4fe7-99BA-8C9670BAFBB7}.png
《四川客家志》內頁

《四川客家志》是集思廣益、厚積薄發的集大成之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客家文化研究工程,全志內容豐富、體例完備,記述時間上溯至四川客家之始,下限截至2019年;記述地域以斷限期內四川行政區域為准,同時載入1997年3月重慶市設為中央直轄市之前的相關內容。全志除凡例、概述、附錄外,正文分源流、人口、經濟、社會、宗族、文教、方言、習俗、建築、文物、藝文、人物12篇,90餘萬字,圖片300餘幅,橫排門類、縱述史實,涵蓋廣泛、圖文並茂,全面、系統地展示四川客家人在巴蜀大地落葉生根的完整過程、分佈情況,以及四川客家人在全省社會、經濟、文化等各領域所創造的突出成就。

《四川客家志》的編纂,注重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彙集四川客家學人數十年的研究成果,並在諸多領域實現新的突破。全志條分縷析、結構嚴整,既遵循現代方志編修規範,又著力凸顯四川客家歷史文化的獨特個性,實現編寫體例的守正創新。其中,《人口》篇首次按流域走向記述川、渝客家分佈,打破以行政區劃為准的局限;《藝文》篇借鑒歷代「藝文志」舊例,首次將歷史文獻與民間文獻中與四川客家有關的重要資料分類輯錄,更好突出讀志用志的方便與快捷。全志史料豐富、考證扎實,以堅實的學術研究與田野調查為基礎,參考大量方志、族譜、檔案文書和口述資料,挖掘出不少珍稀文獻與重要史實,取得一批客家研究的嶄新成果。全志不僅在歷史上首次完成對四川客家文獻的集中調查與系統整理,還以嚴謹、客觀的治史態度,逐一審慎核實、厘清和界定了一些重大概念和歷史事實,為推動四川客家各領域研究奠定堅實的學術基礎。

 {532CCC58-13B3-4338-A8D5-EC90D23A0477}.png
《四川客家志》內頁

編纂出版《四川客家志》,在新時代重現四川客家歷史、重識四川地域特色、重釋客家文化傳統,既是省地方辦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傳承中華文明、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舉措,也是有效整合優勢資源、大力宣傳弘揚巴蜀特色地域文化的又一嶄新嘗試,既具重要的思想價值和學術意義,更具獨特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該志的順利出版,代表四川客家文化研究取得新的階段性成就,也進一步豐富拓展了四川方志編修博大浩瀚的成果體系。四川方志系統將以此為契機,銳意進取、推陳出新,不斷打造出更多富有四川特色和巴蜀氣象的精品良志,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開創治蜀興川新局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