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客座講壇

雷霆滌穢 :新中國成立初期五華縣取締反動會道門紀實

来源:梅州日報 作者:江連輝 何蘇敏 时间:2025年05月07日
分享:

雷霆滌穢 :新中國成立初期五華縣取締反動會道門紀實

52a3cdceaa7ab61f006957acd4f979cb.jpeg
1963年五華縣社會主義教育展覽會關於揭露反動會道門組織「利用封建迷信進行各種破壞活動」的圖片

導讀:封建會道門是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群眾封建迷信組織。民國時期,五華縣境域內普遍存在反動會道門組織設壇布道。其首要分子長期勾結日偽政權、國民黨特務及外國勢力,持續實施叛國禍民之非法活動。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反動會道門組織由公開轉為秘密,廣泛流行於五華各鄉村民間,改名換姓,繼續危害全縣人民。1953年4月,五華縣取締反動會道門的運動正式拉開帷幕,截至1953年8月,五華縣全面實現「道壇清零、道首歸案、道眾轉化」三大目標,徹底滌蕩了舊社會留下的汙泥濁水,為社會鏟除了封建毒瘤,社會風氣煥然一新。

為非作歹 社會毒瘤

封建會道們組織實為反革命統治體系之重要構成,他們慣以「升登天界」「末劫臨世」「災厄將至」等妖言邪說蠱惑民眾,實施詐取錢財、淫辱婦女、戕害人命等惡行。受其蠱惑而誤入歧途者日眾,諸多道徒或淪為反動勢力爪牙:有的甘為敵特鷹犬;有的沈迷封建迷信活動;有的借機斂財漁色、擾亂治安,嚴重敗壞社會風氣,危害地方秩序。

根據1953年專項摸查數據顯示,五華縣域內會道門組織呈現顯著地域分布特征:「先天道」除華城地區外,覆蓋全縣14個行政區;「同善社」主要活動於華城、岐嶺等區域;「歸根教」在安流、棉洋、雙華及平南等地形成聚集態勢;「真空道」則以華城、新橋等地為傳播中心。經統計,全縣登記在冊的會道門組織首領及骨幹成員共計100余人,道徒信眾達2600余人,這充分印證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會道門組織在五華縣域內具有廣泛的社會滲透力和群眾影響力。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政權初建,新生的人民政府此前尚無精力顧及解決會道門的問題。這4種反動會道門組織也乘機由公開轉為秘密,廣泛流行於五華各鄉村民間,改名換姓,繼續危害全縣人民。其滲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且大多數為國民黨的官僚政客、特務、惡霸所把持。這些會道門頭子,對新政權充滿仇恨,與國民黨特務活動勾結呼應,在境內外反動勢力的操縱、策劃與指使下,假冒宗教之名,積極煽動道徒,利用扶乩、念咒等封建迷信手法,愚弄群眾,殘害婦女,擾亂社會治安,並散布謠言破壞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甚至組織武裝暴亂,襲擊區、鄉政府,殺害基層幹部,妄圖顛覆人民政權等,成為阻礙新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和危害一方的社會毒瘤。

先天道,又名先天大道。1903年由河源黃友良傳入五華,在岐嶺龍徑鄉埔石下建立紫林洞,發展到各區,有26個洞14個堂,「天恩」(即反動會道門的最高職位,下同)以上骨幹78人,道眾713名。1929年道首陳黨凡、陳月秋、陳勝華等組織「剿共聯防委員會」攻打大石嵩(雙華)蘇區。寄善堂頭目張齋九強奸婦女,作惡多端。

同善社,1922年由江西周海川傳入,先在華城鎮辦分社,負責人張谷山。後發展到岐嶺,設立事務所。「四層」以上道首2人,道眾830人,並依仗反動勢力,破壞革命,造謠惑眾。

歸根教,1927年由陸德仁傳入,先在安流福江鄉設丹霞洞,負責人張亞八。後發展到棉洋、雙華、平南等地。有「天恩」以上骨幹34名,設洞堂7個,有道眾480名。致善堂頭目李子成強奸婦女,為害人民。

真空道,又名真空教、無極道。源於江西尋烏黃輋山,約於1901年由戴石長傳入,在華城設「修竹道堂」,其子戴月秋統管興寧、梅縣、大埔3縣道堂。縣內有3個堂18個壇,道眾640名。道首曾強奸婦女,散播反革命謠言。

c0e71a3bdcd5c2c8f9dd260ee329e8e6.jpeg
1953年5月15日,五華縣人民政府頒布關於取締反動「會道門」的布告

雷霆出擊 土崩瓦解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生的人民政府為鞏固政權,開始着手解決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各種社會問題。1952年12月12日,華南分局召開廣東省公安會議,正式傳達全國第五次公安會議精神。會議決定自當月起至1953年底,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重點集中打擊取締反動會道門組織、黑社會幫會組織和水上鎮反運動專項鬥爭。翌年3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政令,將「一貫道」「先天道」「同善社」「歸根道」等組織及其分支定性為非法組織,要求全面依法取締。

在五華縣,這場運動於1953年4月正式拉開帷幕。

為配合國家社會主義改造進程,維護新生政權穩定,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維護廣大人民利益,並挽救誤入歧途之被騙群眾,中共五華縣委專門成立取締反動會道門指揮部,采取積極慎重而嚴肅方針,分別主次先後,依法從重從快系統部署打擊行動。

5月15日,縣政府頒布「華安秘字第040號」布告,矛頭直指「先天道」「同善社」「歸根教」「真空道」等四大非法會道門組織,勒令其立即解散。布告明確規定:查封所有道壇,沒收武器、道產、經書等物品,並製定五級處理政策:對罪大惡極的首惡分子實施逮捕法辦,罪惡不大的骨幹分子登記悔過,普通道徒申明退道即可免究,同時建立全民檢舉製度與獎懲機製。在縣委統籌組織下,由全縣600余名黨政幹部、公安幹警組成的專項隊伍,聯合基層幹部與群眾力量,展開為期三個月的集中行動。工作專項隊采取「精準打擊與分化教育」並重的策略,通過摸底調查、宣傳發動、明確重點、封壇搜查、道首集訓、群眾揭發等組合手段,系統瓦解會道門組織體系。全縣共取締反動會道門活動場地(堂、洞、壇)101處:依法逮捕罪惡嚴重的道首7名,其中2名依法判處死刑;繳獲各種反動經書8341本及各種證件、道具、鴉片等物資一批。通過打擊首惡道首,教育挽救多數,有600名道眾和一般道首覺醒悔悟,自動到政府部門登記和申明退道。這場雷霆行動從根本上摧毀了盤踞地方數十年的封建會道門體系,切斷了其經濟命脈與組織網絡。

截至1953年8月,五華縣全面實現「道壇清零、道首歸案、道眾轉化」三大目標,徹底滌蕩了舊社會留下的汙泥濁水,為社會鏟除了封建毒瘤。從此,五華全境反動會道門的活動銷聲匿跡,社會風氣煥然一新。這也為同期推進的抗美援朝動員、土地改革深化及國民經濟恢復工作掃清了障礙。此次專項鬥爭以「穩、準、狠」的精準打擊與「懲教結合」的政策智慧,成為新中國初期五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一個典型範例,其組織模式與執行經驗也為五華後續社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參考資料:1.五華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五華縣誌》,1991年6月出版;《五華縣誌(1979-2000)》,2010年12月出版。2.中共五華縣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五華縣歷史(第二卷)》,2022年10月出版。3.五華縣檔案館館藏資料。

18b4807802542ee4508bcdfd1f43bc60.jpeg
1953年五華縣人民政府收繳的反動會道門封建迷信道具

分享:

雷霆滌穢 :新中國成立初期五華縣取締反動會道門紀實

来源:梅州日報 作者:江連輝 何蘇敏 时间:2025年05月07日

52a3cdceaa7ab61f006957acd4f979cb.jpeg
1963年五華縣社會主義教育展覽會關於揭露反動會道門組織「利用封建迷信進行各種破壞活動」的圖片

導讀:封建會道門是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群眾封建迷信組織。民國時期,五華縣境域內普遍存在反動會道門組織設壇布道。其首要分子長期勾結日偽政權、國民黨特務及外國勢力,持續實施叛國禍民之非法活動。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反動會道門組織由公開轉為秘密,廣泛流行於五華各鄉村民間,改名換姓,繼續危害全縣人民。1953年4月,五華縣取締反動會道門的運動正式拉開帷幕,截至1953年8月,五華縣全面實現「道壇清零、道首歸案、道眾轉化」三大目標,徹底滌蕩了舊社會留下的汙泥濁水,為社會鏟除了封建毒瘤,社會風氣煥然一新。

為非作歹 社會毒瘤

封建會道們組織實為反革命統治體系之重要構成,他們慣以「升登天界」「末劫臨世」「災厄將至」等妖言邪說蠱惑民眾,實施詐取錢財、淫辱婦女、戕害人命等惡行。受其蠱惑而誤入歧途者日眾,諸多道徒或淪為反動勢力爪牙:有的甘為敵特鷹犬;有的沈迷封建迷信活動;有的借機斂財漁色、擾亂治安,嚴重敗壞社會風氣,危害地方秩序。

根據1953年專項摸查數據顯示,五華縣域內會道門組織呈現顯著地域分布特征:「先天道」除華城地區外,覆蓋全縣14個行政區;「同善社」主要活動於華城、岐嶺等區域;「歸根教」在安流、棉洋、雙華及平南等地形成聚集態勢;「真空道」則以華城、新橋等地為傳播中心。經統計,全縣登記在冊的會道門組織首領及骨幹成員共計100余人,道徒信眾達2600余人,這充分印證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會道門組織在五華縣域內具有廣泛的社會滲透力和群眾影響力。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政權初建,新生的人民政府此前尚無精力顧及解決會道門的問題。這4種反動會道門組織也乘機由公開轉為秘密,廣泛流行於五華各鄉村民間,改名換姓,繼續危害全縣人民。其滲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且大多數為國民黨的官僚政客、特務、惡霸所把持。這些會道門頭子,對新政權充滿仇恨,與國民黨特務活動勾結呼應,在境內外反動勢力的操縱、策劃與指使下,假冒宗教之名,積極煽動道徒,利用扶乩、念咒等封建迷信手法,愚弄群眾,殘害婦女,擾亂社會治安,並散布謠言破壞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甚至組織武裝暴亂,襲擊區、鄉政府,殺害基層幹部,妄圖顛覆人民政權等,成為阻礙新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和危害一方的社會毒瘤。

先天道,又名先天大道。1903年由河源黃友良傳入五華,在岐嶺龍徑鄉埔石下建立紫林洞,發展到各區,有26個洞14個堂,「天恩」(即反動會道門的最高職位,下同)以上骨幹78人,道眾713名。1929年道首陳黨凡、陳月秋、陳勝華等組織「剿共聯防委員會」攻打大石嵩(雙華)蘇區。寄善堂頭目張齋九強奸婦女,作惡多端。

同善社,1922年由江西周海川傳入,先在華城鎮辦分社,負責人張谷山。後發展到岐嶺,設立事務所。「四層」以上道首2人,道眾830人,並依仗反動勢力,破壞革命,造謠惑眾。

歸根教,1927年由陸德仁傳入,先在安流福江鄉設丹霞洞,負責人張亞八。後發展到棉洋、雙華、平南等地。有「天恩」以上骨幹34名,設洞堂7個,有道眾480名。致善堂頭目李子成強奸婦女,為害人民。

真空道,又名真空教、無極道。源於江西尋烏黃輋山,約於1901年由戴石長傳入,在華城設「修竹道堂」,其子戴月秋統管興寧、梅縣、大埔3縣道堂。縣內有3個堂18個壇,道眾640名。道首曾強奸婦女,散播反革命謠言。

c0e71a3bdcd5c2c8f9dd260ee329e8e6.jpeg
1953年5月15日,五華縣人民政府頒布關於取締反動「會道門」的布告

雷霆出擊 土崩瓦解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生的人民政府為鞏固政權,開始着手解決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各種社會問題。1952年12月12日,華南分局召開廣東省公安會議,正式傳達全國第五次公安會議精神。會議決定自當月起至1953年底,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重點集中打擊取締反動會道門組織、黑社會幫會組織和水上鎮反運動專項鬥爭。翌年3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政令,將「一貫道」「先天道」「同善社」「歸根道」等組織及其分支定性為非法組織,要求全面依法取締。

在五華縣,這場運動於1953年4月正式拉開帷幕。

為配合國家社會主義改造進程,維護新生政權穩定,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維護廣大人民利益,並挽救誤入歧途之被騙群眾,中共五華縣委專門成立取締反動會道門指揮部,采取積極慎重而嚴肅方針,分別主次先後,依法從重從快系統部署打擊行動。

5月15日,縣政府頒布「華安秘字第040號」布告,矛頭直指「先天道」「同善社」「歸根教」「真空道」等四大非法會道門組織,勒令其立即解散。布告明確規定:查封所有道壇,沒收武器、道產、經書等物品,並製定五級處理政策:對罪大惡極的首惡分子實施逮捕法辦,罪惡不大的骨幹分子登記悔過,普通道徒申明退道即可免究,同時建立全民檢舉製度與獎懲機製。在縣委統籌組織下,由全縣600余名黨政幹部、公安幹警組成的專項隊伍,聯合基層幹部與群眾力量,展開為期三個月的集中行動。工作專項隊采取「精準打擊與分化教育」並重的策略,通過摸底調查、宣傳發動、明確重點、封壇搜查、道首集訓、群眾揭發等組合手段,系統瓦解會道門組織體系。全縣共取締反動會道門活動場地(堂、洞、壇)101處:依法逮捕罪惡嚴重的道首7名,其中2名依法判處死刑;繳獲各種反動經書8341本及各種證件、道具、鴉片等物資一批。通過打擊首惡道首,教育挽救多數,有600名道眾和一般道首覺醒悔悟,自動到政府部門登記和申明退道。這場雷霆行動從根本上摧毀了盤踞地方數十年的封建會道門體系,切斷了其經濟命脈與組織網絡。

截至1953年8月,五華縣全面實現「道壇清零、道首歸案、道眾轉化」三大目標,徹底滌蕩了舊社會留下的汙泥濁水,為社會鏟除了封建毒瘤。從此,五華全境反動會道門的活動銷聲匿跡,社會風氣煥然一新。這也為同期推進的抗美援朝動員、土地改革深化及國民經濟恢復工作掃清了障礙。此次專項鬥爭以「穩、準、狠」的精準打擊與「懲教結合」的政策智慧,成為新中國初期五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一個典型範例,其組織模式與執行經驗也為五華後續社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參考資料:1.五華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五華縣誌》,1991年6月出版;《五華縣誌(1979-2000)》,2010年12月出版。2.中共五華縣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五華縣歷史(第二卷)》,2022年10月出版。3.五華縣檔案館館藏資料。

18b4807802542ee4508bcdfd1f43bc60.jpeg
1953年五華縣人民政府收繳的反動會道門封建迷信道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