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加速「蝶變」!松口致力打造「南洋海絲路·客僑第一鎮」
坐落於梅江河畔的梅縣區松口鎮,曾經商賈雲集,是客家人下南洋第一站,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浸潤其中;如今煥然一新的鎮村面貌、日漸豐富的文旅業態、蓬勃發展的富民產業……又讓這座千年古鎮的「新」魅力不斷彰顯。近年來,松口鎮以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建設為抓手,圍繞打造「南洋海絲路·客僑第一鎮」,高標準推進松口古鎮保護開發,讓千年古鎮的「蝶變」之路越走越清晰,處處洋溢着勃勃生機與活力。
規劃引領煥新古鎮面貌
在松口鎮橫東村,一棟棟客家民居煥然一新,別有一番江南水鄉韻味;房前屋後種滿各式應季果蔬,一派田園好風光;村民們三五成群或圍坐在古色古香的涼亭裏閑聊,或在環湖步道鍛煉身體,熱鬧不已……「村裏的變化翻天覆地,現在就像生活在公園裏,心情也舒暢!」說起「百千萬工程」的實施給村莊帶來的可喜變化,村民林榮標一臉幸福,「村裏人氣也更旺了。」
經過提升改造的松口鎮橫東村,客家民居煥然一新,別有一番江南水鄉韻味。(連志城 攝)
改造提升初期的松口鎮橫東村。(松口鎮政府提供)
作為松口鎮的門戶、第二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橫東村堅持踐行「一線工作法」,采取「大兵團作戰+小分隊突圍」模式大力開展村莊建設行動,全力攻堅「三清三拆三整治」、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和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等,打造頗具客家韻味的「梅水荷韻·柚美橫東」。「我們系統規劃,按照『逐棟施策,整體協調』的改造策略,改造提升了156棟農房,建成休閑廣場、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並深入實施綠美生態建設,新增綠化種植1500余株。」橫東村黨支部書記林富明說。
松口鎮橫東村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和美鄉村,提高村民獲得感、幸福感。(連志城 攝)
橫東村的「蝶變」是松口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錨定打造「南洋海絲路·客僑第一鎮」目標,松口鎮完成《松口鎮典型鎮建設規劃》《松口鎮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梅縣區松口鎮保護規劃(2021-2035 年)》等規劃編製,深入實施村莊建設、美麗圩鎮建設、古鎮核心區復原「三大行動」,穩步推進全鎮13個總投資12.67億元的重點項目建設。
目前,松口鎮已推進「百千萬工程」示範路段橫東、大黃、寺坑、石盤等村957棟農房風貌提升,完成示範路段沿線和整個圩鎮「三線」整治;以「繡花功夫」全面建成客家風貌美麗鄉鎮入口通道、南洋風情示範主街、美麗圩鎮客廳、農貿市場等美麗圩鎮「七個一」;加快推進松口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提升項目,首批移民廣場至火船碼頭66棟傳統建築保護修繕復原任務基本完成。
松口鎮盤活移民廣場、古街騎樓、松江大酒店等景點資源,積極探索實施古鎮市場化開發運營模式。(連志城 攝)
松口鎮移民廣場一帶改造提升前。(高訊 攝)
盤活資源豐富古鎮業態
由百年歷史的舊港務所改建而成的松口印象酒店,設計靈感源自客家圍屋與「下南洋」航船,既滿足遊客吃住遊玩的需求,又成為展示客僑歷史文化和客家風情的新平台、對外文化交流傳播的新窗口。「酒店完整呈現『松口印象』,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打卡,即使不是周末,這兩天也接近滿房狀態。」松口印象酒店主理人陳靜文說。
在松口古街,由南方電網廣東梅州供電局活化舊建築建成的新型電力服務空間「松口E站」也為遊客帶來休憩打卡、電力科普等全新旅遊體驗。據介紹,「松口E站」整體修繕改造堅持「修舊如故、與古為新」的原則,整體設計有機融入客家文化元素、民國特色風情,巧妙還原了松口古鎮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在融入地域特色的同時不斷註入時代新意,實現與松口古街建築相互融合。
此外,松口古街還有書畫展覽室、漢服體驗店等特色店鋪,不僅豐富了古鎮的文旅業態,也為遊客提供了愉悅的旅遊體驗。記者采訪時恰逢工作日,但松口古鎮依然很熱鬧,遊客熙熙攘攘。「我們組織了近200名學生來松口鎮近距離感受客僑文化,了解客僑如何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來自汕頭的遊客陳彬說。
松口鎮高標準推進松口古街保護提升,保留古街的原真性、完整性、延續性。(連志城 攝)
改造前的松口古街。(松口鎮政府提供)
為努力保留古街的原真性、完整性、延續性,松口鎮深入實施古鎮核心區復原行動,明確開發強度和建設控製要求,同步盤活移民廣場、古街騎樓、松江大酒店等景點資源,探索實施古鎮市場化開發運營模式,大力推進相關項目落地,並成功舉辦「請到中國·松口過大年」活動。2024年,松口鎮獲評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鎮(創先級)。
如今,徜徉在松口古街,遊客仍然可以體驗感受往日繁華商埠的余韻。「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依托『三大行動』同步謀劃布局古鎮新業態,打造更多旅遊場景、消費場景,引客來松、引客留松。」松口鎮黨委副書記廖承舵表示。
發展產業賦能古鎮經濟
走進松口鎮下坪村煙稻輪作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株株郁郁蔥蔥、長勢旺盛的煙葉,村民們穿梭在煙田中,采摘、運送成熟的煙葉;在一旁的烤煙房,村民們忙着分揀、紮把、編桿、裝爐,一派繁忙的趕「烤」景象。「自從村裏有了這個基地,我在家門口就有活幹,既增加了收入,又顧到了家庭,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正在烤煙房忙碌的村民吳添林笑容滿面地說。
如今,下坪村和小黃村、到車村、梅教村通過土地流轉,開展了1200畝煙稻輪作種植,形成「村集體+企業+煙草+農戶」的多方合作模式,拓寬村民耕地致富路。「煙稻輪作能改良土壤,提高產量,既保障糧食安全,又增加效益,實現『一田雙收』。」下坪村黨支部書記廖忠旺告訴記者,煙稻輪作每年為村集體收入增加4萬多元,並給周邊村民帶來100多萬元的務工收入,社會效益顯著。
松口鎮下坪村和小黃村、到車村、梅教村通過土地流轉,開展了1200畝煙稻輪作種植,拓寬村民耕地致富路。(連志城 攝)
開展煙稻輪作種植前的松口鎮下坪村。(松口鎮政府提供)
在松口鎮橫西村,粉飾一新的客家民居和屋頂一塊塊光伏板顯得格外耀眼。據介紹,橫西村去年以來積極推進「光伏+農房風貌提升」一體化示範項目建設,實現企業得發展、風貌得改善、村集體和村民得收益多方共贏,該項目還獲評2024年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鄉村工匠賽二等獎。「我們村95%的房屋朝向利於光伏設備采光,目前已對45棟農房進行改造提升,有16棟農房實現並網發電。」橫西村黨支部書記李建元說。
松口鎮橫西村積極推進「光伏+農房風貌提升」一體化示範項目建設,實現企業得發展、風貌得改善、村集體和村民得收益多方共贏。(連志城 攝)
松口鎮橫西村原貌。(松口鎮政府提供)
煙稻輪作和光伏產業的發展是松口鎮跑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生動體現。近年來,松口鎮立足鎮的特點、村的資源,全力抓好招商引資、精心培育「四上」企業、下大力氣推進富民興村,着力做強現代農業,做活文旅產業,優化提升產業社區。廖承舵表示,接下來,松口鎮會繼續在建好建強產業體系上下大功夫,堅持抓好支柱產業的優化升級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促進鎮域經濟做大做強。
坐落於梅江河畔的梅縣區松口鎮,曾經商賈雲集,是客家人下南洋第一站,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浸潤其中;如今煥然一新的鎮村面貌、日漸豐富的文旅業態、蓬勃發展的富民產業……又讓這座千年古鎮的「新」魅力不斷彰顯。近年來,松口鎮以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建設為抓手,圍繞打造「南洋海絲路·客僑第一鎮」,高標準推進松口古鎮保護開發,讓千年古鎮的「蝶變」之路越走越清晰,處處洋溢着勃勃生機與活力。
規劃引領煥新古鎮面貌
在松口鎮橫東村,一棟棟客家民居煥然一新,別有一番江南水鄉韻味;房前屋後種滿各式應季果蔬,一派田園好風光;村民們三五成群或圍坐在古色古香的涼亭裏閑聊,或在環湖步道鍛煉身體,熱鬧不已……「村裏的變化翻天覆地,現在就像生活在公園裏,心情也舒暢!」說起「百千萬工程」的實施給村莊帶來的可喜變化,村民林榮標一臉幸福,「村裏人氣也更旺了。」
經過提升改造的松口鎮橫東村,客家民居煥然一新,別有一番江南水鄉韻味。(連志城 攝)
改造提升初期的松口鎮橫東村。(松口鎮政府提供)
作為松口鎮的門戶、第二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橫東村堅持踐行「一線工作法」,采取「大兵團作戰+小分隊突圍」模式大力開展村莊建設行動,全力攻堅「三清三拆三整治」、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和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等,打造頗具客家韻味的「梅水荷韻·柚美橫東」。「我們系統規劃,按照『逐棟施策,整體協調』的改造策略,改造提升了156棟農房,建成休閑廣場、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並深入實施綠美生態建設,新增綠化種植1500余株。」橫東村黨支部書記林富明說。
松口鎮橫東村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和美鄉村,提高村民獲得感、幸福感。(連志城 攝)
橫東村的「蝶變」是松口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錨定打造「南洋海絲路·客僑第一鎮」目標,松口鎮完成《松口鎮典型鎮建設規劃》《松口鎮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梅縣區松口鎮保護規劃(2021-2035 年)》等規劃編製,深入實施村莊建設、美麗圩鎮建設、古鎮核心區復原「三大行動」,穩步推進全鎮13個總投資12.67億元的重點項目建設。
目前,松口鎮已推進「百千萬工程」示範路段橫東、大黃、寺坑、石盤等村957棟農房風貌提升,完成示範路段沿線和整個圩鎮「三線」整治;以「繡花功夫」全面建成客家風貌美麗鄉鎮入口通道、南洋風情示範主街、美麗圩鎮客廳、農貿市場等美麗圩鎮「七個一」;加快推進松口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提升項目,首批移民廣場至火船碼頭66棟傳統建築保護修繕復原任務基本完成。
松口鎮盤活移民廣場、古街騎樓、松江大酒店等景點資源,積極探索實施古鎮市場化開發運營模式。(連志城 攝)
松口鎮移民廣場一帶改造提升前。(高訊 攝)
盤活資源豐富古鎮業態
由百年歷史的舊港務所改建而成的松口印象酒店,設計靈感源自客家圍屋與「下南洋」航船,既滿足遊客吃住遊玩的需求,又成為展示客僑歷史文化和客家風情的新平台、對外文化交流傳播的新窗口。「酒店完整呈現『松口印象』,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打卡,即使不是周末,這兩天也接近滿房狀態。」松口印象酒店主理人陳靜文說。
在松口古街,由南方電網廣東梅州供電局活化舊建築建成的新型電力服務空間「松口E站」也為遊客帶來休憩打卡、電力科普等全新旅遊體驗。據介紹,「松口E站」整體修繕改造堅持「修舊如故、與古為新」的原則,整體設計有機融入客家文化元素、民國特色風情,巧妙還原了松口古鎮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在融入地域特色的同時不斷註入時代新意,實現與松口古街建築相互融合。
此外,松口古街還有書畫展覽室、漢服體驗店等特色店鋪,不僅豐富了古鎮的文旅業態,也為遊客提供了愉悅的旅遊體驗。記者采訪時恰逢工作日,但松口古鎮依然很熱鬧,遊客熙熙攘攘。「我們組織了近200名學生來松口鎮近距離感受客僑文化,了解客僑如何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來自汕頭的遊客陳彬說。
松口鎮高標準推進松口古街保護提升,保留古街的原真性、完整性、延續性。(連志城 攝)
改造前的松口古街。(松口鎮政府提供)
為努力保留古街的原真性、完整性、延續性,松口鎮深入實施古鎮核心區復原行動,明確開發強度和建設控製要求,同步盤活移民廣場、古街騎樓、松江大酒店等景點資源,探索實施古鎮市場化開發運營模式,大力推進相關項目落地,並成功舉辦「請到中國·松口過大年」活動。2024年,松口鎮獲評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鎮(創先級)。
如今,徜徉在松口古街,遊客仍然可以體驗感受往日繁華商埠的余韻。「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依托『三大行動』同步謀劃布局古鎮新業態,打造更多旅遊場景、消費場景,引客來松、引客留松。」松口鎮黨委副書記廖承舵表示。
發展產業賦能古鎮經濟
走進松口鎮下坪村煙稻輪作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株株郁郁蔥蔥、長勢旺盛的煙葉,村民們穿梭在煙田中,采摘、運送成熟的煙葉;在一旁的烤煙房,村民們忙着分揀、紮把、編桿、裝爐,一派繁忙的趕「烤」景象。「自從村裏有了這個基地,我在家門口就有活幹,既增加了收入,又顧到了家庭,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正在烤煙房忙碌的村民吳添林笑容滿面地說。
如今,下坪村和小黃村、到車村、梅教村通過土地流轉,開展了1200畝煙稻輪作種植,形成「村集體+企業+煙草+農戶」的多方合作模式,拓寬村民耕地致富路。「煙稻輪作能改良土壤,提高產量,既保障糧食安全,又增加效益,實現『一田雙收』。」下坪村黨支部書記廖忠旺告訴記者,煙稻輪作每年為村集體收入增加4萬多元,並給周邊村民帶來100多萬元的務工收入,社會效益顯著。
松口鎮下坪村和小黃村、到車村、梅教村通過土地流轉,開展了1200畝煙稻輪作種植,拓寬村民耕地致富路。(連志城 攝)
開展煙稻輪作種植前的松口鎮下坪村。(松口鎮政府提供)
在松口鎮橫西村,粉飾一新的客家民居和屋頂一塊塊光伏板顯得格外耀眼。據介紹,橫西村去年以來積極推進「光伏+農房風貌提升」一體化示範項目建設,實現企業得發展、風貌得改善、村集體和村民得收益多方共贏,該項目還獲評2024年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鄉村工匠賽二等獎。「我們村95%的房屋朝向利於光伏設備采光,目前已對45棟農房進行改造提升,有16棟農房實現並網發電。」橫西村黨支部書記李建元說。
松口鎮橫西村積極推進「光伏+農房風貌提升」一體化示範項目建設,實現企業得發展、風貌得改善、村集體和村民得收益多方共贏。(連志城 攝)
松口鎮橫西村原貌。(松口鎮政府提供)
煙稻輪作和光伏產業的發展是松口鎮跑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生動體現。近年來,松口鎮立足鎮的特點、村的資源,全力抓好招商引資、精心培育「四上」企業、下大力氣推進富民興村,着力做強現代農業,做活文旅產業,優化提升產業社區。廖承舵表示,接下來,松口鎮會繼續在建好建強產業體系上下大功夫,堅持抓好支柱產業的優化升級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促進鎮域經濟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