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砍過山脊的樹」的安遠客家人,守護着一江清水送香港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作為東江源頭縣,不僅承載着周恩來總理「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頭水」的殷切囑托,更在新時代踐行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當地對於東江源頭的保護,體現着客家先民生態智慧與現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漫步在鎮崗鄉的客家梯田間,「山頂森林、山腰果園、山腳稻田」的立體生態系統展現出澎湃的生命力。這種「山養人、人護山」的循環智慧,體現着客家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知。這種源自宋代甚至更早的生態觀念,至今仍在指導着安遠的生態農業發展。
在九龍山風電場,「大風車」與原始森林構成一幅和諧共生的畫面。安遠的「一源三區」生態布局展現了對自然規律的尊重,「礦山復綠+光伏發電」模式則體現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創新思維。真正的生態保護不是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創造價值。經過多年汙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中華鬣羚、斑林貍等眾多珍稀物種逐漸重返安遠。
為了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安遠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資源售賣,而是構建了完整的生態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臍橙產業,帶動5萬多果農增收;建設「東江源生態旅遊廊道」,年接待遊客超1200萬人次。安遠的實踐證明,生態保護必須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當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生態保護帶來的實惠時,保護才會成為自覺行動。
當前,安遠正在籌建「東江源生態文化研究院」,系統挖掘客家生態保護史料,編纂《東江源生態誌》。這些工作看似與經濟發展無關,實則至關重要。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這樣的文化支撐,需要讓保護意識真正深入人心。
2025年,安遠與廣東深圳、香港等地聯合開展「一泓清水潤香江 共敘東江山水情」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主題宣傳活動,展現了跨區域生態文化傳播的價值。生態保護沒有邊界,只有上下遊、源流區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守護好一江清水。
從客家人「砍樹不過山脊」的古老訓誡,到今天「守護一江清水」的莊嚴承諾,安遠的生態保護實踐帶來深刻啟示: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根植於文化傳統,着眼於民生改善,立足於創新實踐。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生態環境局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作為東江源頭縣,不僅承載着周恩來總理「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頭水」的殷切囑托,更在新時代踐行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當地對於東江源頭的保護,體現着客家先民生態智慧與現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漫步在鎮崗鄉的客家梯田間,「山頂森林、山腰果園、山腳稻田」的立體生態系統展現出澎湃的生命力。這種「山養人、人護山」的循環智慧,體現着客家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知。這種源自宋代甚至更早的生態觀念,至今仍在指導着安遠的生態農業發展。
在九龍山風電場,「大風車」與原始森林構成一幅和諧共生的畫面。安遠的「一源三區」生態布局展現了對自然規律的尊重,「礦山復綠+光伏發電」模式則體現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創新思維。真正的生態保護不是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創造價值。經過多年汙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中華鬣羚、斑林貍等眾多珍稀物種逐漸重返安遠。
為了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安遠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資源售賣,而是構建了完整的生態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臍橙產業,帶動5萬多果農增收;建設「東江源生態旅遊廊道」,年接待遊客超1200萬人次。安遠的實踐證明,生態保護必須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當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生態保護帶來的實惠時,保護才會成為自覺行動。
當前,安遠正在籌建「東江源生態文化研究院」,系統挖掘客家生態保護史料,編纂《東江源生態誌》。這些工作看似與經濟發展無關,實則至關重要。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這樣的文化支撐,需要讓保護意識真正深入人心。
2025年,安遠與廣東深圳、香港等地聯合開展「一泓清水潤香江 共敘東江山水情」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主題宣傳活動,展現了跨區域生態文化傳播的價值。生態保護沒有邊界,只有上下遊、源流區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守護好一江清水。
從客家人「砍樹不過山脊」的古老訓誡,到今天「守護一江清水」的莊嚴承諾,安遠的生態保護實踐帶來深刻啟示: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根植於文化傳統,着眼於民生改善,立足於創新實踐。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