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贛州章貢區:七裏古鎮,見證贛南客家遷徙史

来源:贛州學習平臺 作者:廖祥雲 时间:2024年01月25日
分享:

贛州章貢區:七裏古鎮,見證贛南客家遷徙史

贛州城東部的貢江水面,清波漣漪,附近七條山腳一字排開,斜插江邊,分開七條水路,猶如七條鯉魚嬉戲搶水上行。贛南著名古鎮——七裏古鎮,亦叫七鯉,由此得名。七裏古鎮內文物古跡眾多,開發建設在強化保護和修繕的同時,還將瓷窯、漕運、客家文化內涵融入其中,讓其特有歷史文化韻味和景致得到充分顯現。

貢水悠悠,千年七裏。這座沈澱著貢江盛世文化的經典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成書於北宋時期的《元豐九域誌》中,就有七鯉之名。《贛州府誌》記載,「贛州府城,晉永和五年(349年),太守高琰始建土城於章貢二水間,義熙二年(406年),徙贛水東」。贛水東即七裏一帶,府城設在七裏古鎮長達146年。這裏的一座座古窯,一座座客家古建築,見證了贛南客家遷徙的歷史。從中原南遷的客家先民在此地駐足,再遷往贛南各地,並與當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贛南客家文化。

1.jpg
貢水之畔,古榕環抱的「七鯉古鎮」景區。 記者劉凱 攝

每個古鎮都有它自己的特點,或歷史或人文或景觀……七裏古鎮卻兼而有之,魅力無窮。自贛州建城以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它經歷千余年歲月滄桑,世代文明累累層積,蘊涵了極其豐富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內容,城市文化、客家文化、瓷器文化、狀元文化、木材文化、建築文化、漁民文化、仙娘廟文化、萬壽宮文化、康王文化、東河戲文化、造船文化……在這裏皆可以一一俯拾。毫不誇張地說,走進七裏古鎮,就像走進一幅濃縮且瑰麗的客家故事長軸。

其中,以七裏古窯最為特別。古瓷窯是七裏古鎮歷史文化的精華。這裏的瓷窯興自唐朝,盛於宋朝,曾經生產出青釉、白釉、褐釉等眾多的古瓷貢品。因為水陸交通便利,瓷土和燃料資源豐富,這裏的瓷窯自晚唐創燒以來,宋代達到鼎盛,到明初因瓷土衰竭而停燒。在長達幾百年的製瓷史上,所燒產品種類繁多,釉色豐富,造型秀麗,工藝高超,在省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是江西唐宋時期的五大名窯之一。

據載,帶來古鎮繁榮景象的,就是那些躲避戰亂南遷的客家先民。唐代末年,藩鎮割據,戰爭連年。贛州地處大山長谷,相對安寧的環境吸引了許多客家先民前來,唐末時期贛南人口快速增長,七裏古鎮在唐代開元年間就已經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村落。同時,唐末也正是七裏窯的初創時期,那時大多數瓷器質量一般,少數質量稍好的青瓷釉色晶瑩。這些瓷器,時代相同,製法不一,質量差異較大,由來自不同地方、技術各異的窯工所燒製。唐代,北方以燒造白瓷為主,南方基本不燒白瓷。七裏古窯創燒的乳白釉瓷,產品沒有經歷一個漸進提高的過程,而是由中原移民中的優秀製瓷技工,來到七裏古鎮後,創燒出了贛南最早的白釉瓷。白瓷一鳴驚人,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後來,燒製於北宋年間的七裏窯青白釉瓷,南宋早期燒製的仿漆器薄胎赭色釉瓷、褐釉瓷、黑釉瓷,還有褐黑釉瓷、乳釘柳鬥紋罐等瓷器,造型獨特,頗具韻味,是不可多得的精品瓷,遠銷海外。兩宋時期,七裏窯瓷器燒造達到頂峰。這些,都是客家先民帶來的,他們帶來了新技術,利用本地資源不斷開拓進取,創燒新的產品。

元代,是七裏古鎮人口更新換代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唐朝末期開始燒造的七裏古窯,在經歷了宋元幾百年歷史之後,許多從事瓷器生產業的居民,因為瓷土資源的枯竭而被迫轉移去外地尋找新的瓷土之地。據說有的去了景德鎮,有的去了吉安,以致七裏古鎮民間留下了「先有七裏鎮,後有景德鎮」的說法。

2.jpg
2023年12月,在「七鯉古鎮」景區舉行的中國客家非遺大會現場,與會嘉賓在品嘗客家米酒。 記者劉凱 攝

隨著歷史的發展,離開的窯工們去尋找新的家園,而七裏古鎮良好的天然水道,又吸引著中原地區的移民不斷前來,一些早年從贛南遷往閩、粵兩地的移民,因為喜愛七裏古鎮良好的生存環境,也紛紛在此定居。據鎮上老人介紹,這裏最早的居民是艾、葛、蔡、封四姓人家。先居於七裏古鎮的上坊一帶,再向中坊、下坊發展。他們基本上是窯工,後來遷往景德鎮等外地去了。自唐末始興的瓷器業和元代興盛的水上竹木運輸業,為七裏古鎮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之迅速成為贛州的經濟大鎮,奠定了其文化發達的基礎。

今天,七裏古鎮那些偶然散落在山坡間的瓷片,仿佛還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而那些曾經在這裏勞作的窯工們,他們的後代或許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但他們的根,始終深紮在這片土地上。

傳虔城歷史文脈,聚贛州文化高地。如今的七裏古鎮雖窯火不再,但它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卻愈發凸顯。通過精心打造的「七鯉古鎮」景區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休憩度假綜合體、商務文創示範區,其間的16座千年古窯、15組客家古建、54株濱江古榕、18座明清古碼頭及2條商圩古驛,共同繪就意境悠然的古色畫卷。景區的十字古街,灰瓦白墻錯落有致,花格窗古色古香,街巷中的夯土墻、入戶匾額隨處可見,處處流露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七鯉古鎮」景區作為贛州文旅產業發展的新範式,破解了傳統經營模式的同質化,正在著力打造「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產業鏈。景區通過豐富的業態組合、完善的品牌矩陣、優質的消費場景,吸引著八方來客。

分享:

贛州章貢區:七裏古鎮,見證贛南客家遷徙史

来源:贛州學習平臺 作者:廖祥雲 时间:2024年01月25日

贛州城東部的貢江水面,清波漣漪,附近七條山腳一字排開,斜插江邊,分開七條水路,猶如七條鯉魚嬉戲搶水上行。贛南著名古鎮——七裏古鎮,亦叫七鯉,由此得名。七裏古鎮內文物古跡眾多,開發建設在強化保護和修繕的同時,還將瓷窯、漕運、客家文化內涵融入其中,讓其特有歷史文化韻味和景致得到充分顯現。

貢水悠悠,千年七裏。這座沈澱著貢江盛世文化的經典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成書於北宋時期的《元豐九域誌》中,就有七鯉之名。《贛州府誌》記載,「贛州府城,晉永和五年(349年),太守高琰始建土城於章貢二水間,義熙二年(406年),徙贛水東」。贛水東即七裏一帶,府城設在七裏古鎮長達146年。這裏的一座座古窯,一座座客家古建築,見證了贛南客家遷徙的歷史。從中原南遷的客家先民在此地駐足,再遷往贛南各地,並與當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贛南客家文化。

1.jpg
貢水之畔,古榕環抱的「七鯉古鎮」景區。 記者劉凱 攝

每個古鎮都有它自己的特點,或歷史或人文或景觀……七裏古鎮卻兼而有之,魅力無窮。自贛州建城以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它經歷千余年歲月滄桑,世代文明累累層積,蘊涵了極其豐富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內容,城市文化、客家文化、瓷器文化、狀元文化、木材文化、建築文化、漁民文化、仙娘廟文化、萬壽宮文化、康王文化、東河戲文化、造船文化……在這裏皆可以一一俯拾。毫不誇張地說,走進七裏古鎮,就像走進一幅濃縮且瑰麗的客家故事長軸。

其中,以七裏古窯最為特別。古瓷窯是七裏古鎮歷史文化的精華。這裏的瓷窯興自唐朝,盛於宋朝,曾經生產出青釉、白釉、褐釉等眾多的古瓷貢品。因為水陸交通便利,瓷土和燃料資源豐富,這裏的瓷窯自晚唐創燒以來,宋代達到鼎盛,到明初因瓷土衰竭而停燒。在長達幾百年的製瓷史上,所燒產品種類繁多,釉色豐富,造型秀麗,工藝高超,在省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是江西唐宋時期的五大名窯之一。

據載,帶來古鎮繁榮景象的,就是那些躲避戰亂南遷的客家先民。唐代末年,藩鎮割據,戰爭連年。贛州地處大山長谷,相對安寧的環境吸引了許多客家先民前來,唐末時期贛南人口快速增長,七裏古鎮在唐代開元年間就已經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村落。同時,唐末也正是七裏窯的初創時期,那時大多數瓷器質量一般,少數質量稍好的青瓷釉色晶瑩。這些瓷器,時代相同,製法不一,質量差異較大,由來自不同地方、技術各異的窯工所燒製。唐代,北方以燒造白瓷為主,南方基本不燒白瓷。七裏古窯創燒的乳白釉瓷,產品沒有經歷一個漸進提高的過程,而是由中原移民中的優秀製瓷技工,來到七裏古鎮後,創燒出了贛南最早的白釉瓷。白瓷一鳴驚人,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後來,燒製於北宋年間的七裏窯青白釉瓷,南宋早期燒製的仿漆器薄胎赭色釉瓷、褐釉瓷、黑釉瓷,還有褐黑釉瓷、乳釘柳鬥紋罐等瓷器,造型獨特,頗具韻味,是不可多得的精品瓷,遠銷海外。兩宋時期,七裏窯瓷器燒造達到頂峰。這些,都是客家先民帶來的,他們帶來了新技術,利用本地資源不斷開拓進取,創燒新的產品。

元代,是七裏古鎮人口更新換代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唐朝末期開始燒造的七裏古窯,在經歷了宋元幾百年歷史之後,許多從事瓷器生產業的居民,因為瓷土資源的枯竭而被迫轉移去外地尋找新的瓷土之地。據說有的去了景德鎮,有的去了吉安,以致七裏古鎮民間留下了「先有七裏鎮,後有景德鎮」的說法。

2.jpg
2023年12月,在「七鯉古鎮」景區舉行的中國客家非遺大會現場,與會嘉賓在品嘗客家米酒。 記者劉凱 攝

隨著歷史的發展,離開的窯工們去尋找新的家園,而七裏古鎮良好的天然水道,又吸引著中原地區的移民不斷前來,一些早年從贛南遷往閩、粵兩地的移民,因為喜愛七裏古鎮良好的生存環境,也紛紛在此定居。據鎮上老人介紹,這裏最早的居民是艾、葛、蔡、封四姓人家。先居於七裏古鎮的上坊一帶,再向中坊、下坊發展。他們基本上是窯工,後來遷往景德鎮等外地去了。自唐末始興的瓷器業和元代興盛的水上竹木運輸業,為七裏古鎮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之迅速成為贛州的經濟大鎮,奠定了其文化發達的基礎。

今天,七裏古鎮那些偶然散落在山坡間的瓷片,仿佛還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而那些曾經在這裏勞作的窯工們,他們的後代或許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但他們的根,始終深紮在這片土地上。

傳虔城歷史文脈,聚贛州文化高地。如今的七裏古鎮雖窯火不再,但它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卻愈發凸顯。通過精心打造的「七鯉古鎮」景區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休憩度假綜合體、商務文創示範區,其間的16座千年古窯、15組客家古建、54株濱江古榕、18座明清古碼頭及2條商圩古驛,共同繪就意境悠然的古色畫卷。景區的十字古街,灰瓦白墻錯落有致,花格窗古色古香,街巷中的夯土墻、入戶匾額隨處可見,處處流露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七鯉古鎮」景區作為贛州文旅產業發展的新範式,破解了傳統經營模式的同質化,正在著力打造「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產業鏈。景區通過豐富的業態組合、完善的品牌矩陣、優質的消費場景,吸引著八方來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