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河南洛陽:走進客家文化新地標 回顧客家南遷歷程

来源:洛陽日報 作者:李曉楠 时间:2024年10月22日
分享:

河南洛陽:走進客家文化新地標 回顧客家南遷歷程

1.jpg
洛陽客家之源紀念館 洛陽日報資料圖

2024年10月18日,由洛陽日報社等十四家媒體共同策劃發起的「客家之源 萬裏尋蹤」十四城聯動大型直播活動第二場,走進位於河南洛陽的客家文化新地標——洛陽客家之源紀念館。洛陽客家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於春斌以「客家祖根地 歸雁洛陽邊」為主題,講述了一段段跨越千年、感人至深的客家故事。

該紀念館位於伊濱區寇店鎮水泉村,毗鄰見證客家先民南遷路的大穀關,在漢魏洛陽故城的南端。整個紀念館坐東面西,依山傍水,為漢代建築風格。「站在這裏,就不得不提我們洛陽的八關之一——大穀關。」於春斌說。

客從何處來?洛陽大穀關。於春斌介紹,大穀關設於東漢末年,四周溝壑縱橫,形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作為漢魏洛陽故城的南大門,大穀關留下了客家先民南遷的足跡。在西晉末年京都洛陽陷落後,大批士族、百姓扶老攜幼,穿越大穀關,踏上了千難萬險的南下之路。

為了對望客家先民,留住客家鄉愁,洛陽圍繞大穀關開展了一系列建設專案,客家之源紀念館是大穀關專案「關、館、道、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館以「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為主題,分成拜祖祭祀大廳和紀念館主題展廳兩大區域。一層中廳為拜祖祭祀大廳,主題展廳以「原鄉」「離鄉」「他鄉」「望鄉」「歸鄉」5個部分為脈絡,展示河洛文化的源遠流長、客家先民的悲壯遷徙、客家文化的河洛遺風、尋根問祖的感人故事等。

在位於紀念館一層的序廳,一棵富有科技感的「大樹」立在廳中。於春斌介紹,枝繁葉茂的大樹,寓意紮根千尺的河洛沃土和散佈四方的客家兒女。序廳之後的「原鄉」展廳主要展示源遠流長的河洛文化,展廳一側的立體層板畫上,古人們或看書、下棋,或彈琴、散步,再現了「客家祖根地」洛陽古時的繁華盛景。

步入「離鄉」展廳,時間來到西晉末年。因連年戰亂和頻發的自然災害,都城洛陽、河洛地區乃至中原大地的百姓,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苦難。彼時,客家先民難以生存,被迫離開家園向南遷徙。城中刀光劍影、百姓顛沛流離、士族舉家南遷……「離鄉」展廳通過圖片、壁畫、多媒體技術等多種形式,展現了客家先民經歷多次南遷,在他鄉「生根發芽」,讓河洛文化遍地開花的過程。

隨後,鏡頭跟隨於春斌來到了「他鄉」展廳。在該廳可以看到以圖片和模型展示的土樓、圍屋等建築,瞭解圍屋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客家傳統。「客家人從河洛地區帶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只有客家的民俗和語言,還有自己獨特的建築。」於春斌說,客家圍屋是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追本溯源,客家圍屋是東漢魏晉時期河洛塢堡的「移植」。

於春斌說,洛陽是客家先民鑄就輝煌的古都,也是客家鄉親魂牽夢縈的根親祖地,是客家精神薪火相傳的原鄉故土。客家人根在河洛,此次洛陽舉辦世界客屬第33屆懇親大會,誠摯希望更多客家人回家。

2024年10月21日,第三場直播活動將走進洛陽另一關隘——轘轅關。該關隘作為洛陽交通大動脈上的險隘和咽喉所在,既是古代兵家必爭的軍事重地,又是洛陽通往汝州、許昌、襄陽等地的要衢與捷徑,是客家先民南遷的另一重要關隘。(洛報融媒記者 李曉楠)


分享:

河南洛陽:走進客家文化新地標 回顧客家南遷歷程

来源:洛陽日報 作者:李曉楠 时间:2024年10月22日

1.jpg
洛陽客家之源紀念館 洛陽日報資料圖

2024年10月18日,由洛陽日報社等十四家媒體共同策劃發起的「客家之源 萬裏尋蹤」十四城聯動大型直播活動第二場,走進位於河南洛陽的客家文化新地標——洛陽客家之源紀念館。洛陽客家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於春斌以「客家祖根地 歸雁洛陽邊」為主題,講述了一段段跨越千年、感人至深的客家故事。

該紀念館位於伊濱區寇店鎮水泉村,毗鄰見證客家先民南遷路的大穀關,在漢魏洛陽故城的南端。整個紀念館坐東面西,依山傍水,為漢代建築風格。「站在這裏,就不得不提我們洛陽的八關之一——大穀關。」於春斌說。

客從何處來?洛陽大穀關。於春斌介紹,大穀關設於東漢末年,四周溝壑縱橫,形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作為漢魏洛陽故城的南大門,大穀關留下了客家先民南遷的足跡。在西晉末年京都洛陽陷落後,大批士族、百姓扶老攜幼,穿越大穀關,踏上了千難萬險的南下之路。

為了對望客家先民,留住客家鄉愁,洛陽圍繞大穀關開展了一系列建設專案,客家之源紀念館是大穀關專案「關、館、道、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館以「天下客家 根在河洛」為主題,分成拜祖祭祀大廳和紀念館主題展廳兩大區域。一層中廳為拜祖祭祀大廳,主題展廳以「原鄉」「離鄉」「他鄉」「望鄉」「歸鄉」5個部分為脈絡,展示河洛文化的源遠流長、客家先民的悲壯遷徙、客家文化的河洛遺風、尋根問祖的感人故事等。

在位於紀念館一層的序廳,一棵富有科技感的「大樹」立在廳中。於春斌介紹,枝繁葉茂的大樹,寓意紮根千尺的河洛沃土和散佈四方的客家兒女。序廳之後的「原鄉」展廳主要展示源遠流長的河洛文化,展廳一側的立體層板畫上,古人們或看書、下棋,或彈琴、散步,再現了「客家祖根地」洛陽古時的繁華盛景。

步入「離鄉」展廳,時間來到西晉末年。因連年戰亂和頻發的自然災害,都城洛陽、河洛地區乃至中原大地的百姓,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苦難。彼時,客家先民難以生存,被迫離開家園向南遷徙。城中刀光劍影、百姓顛沛流離、士族舉家南遷……「離鄉」展廳通過圖片、壁畫、多媒體技術等多種形式,展現了客家先民經歷多次南遷,在他鄉「生根發芽」,讓河洛文化遍地開花的過程。

隨後,鏡頭跟隨於春斌來到了「他鄉」展廳。在該廳可以看到以圖片和模型展示的土樓、圍屋等建築,瞭解圍屋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客家傳統。「客家人從河洛地區帶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只有客家的民俗和語言,還有自己獨特的建築。」於春斌說,客家圍屋是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追本溯源,客家圍屋是東漢魏晉時期河洛塢堡的「移植」。

於春斌說,洛陽是客家先民鑄就輝煌的古都,也是客家鄉親魂牽夢縈的根親祖地,是客家精神薪火相傳的原鄉故土。客家人根在河洛,此次洛陽舉辦世界客屬第33屆懇親大會,誠摯希望更多客家人回家。

2024年10月21日,第三場直播活動將走進洛陽另一關隘——轘轅關。該關隘作為洛陽交通大動脈上的險隘和咽喉所在,既是古代兵家必爭的軍事重地,又是洛陽通往汝州、許昌、襄陽等地的要衢與捷徑,是客家先民南遷的另一重要關隘。(洛報融媒記者 李曉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