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美洲客屬社團共話歷史傳承 推動全球客家文化交流‌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美洲客屬總商會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分享:

‌美洲客屬社團共話歷史傳承 推動全球客家文化交流‌

2025年初,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組主任張志偉一行先後走訪巴拿馬、美國、牙買加等地客屬會館,與當地僑團深入交流,探討加強跨洲際客屬社團聯動,助力中華文化海外傳承與華人社群團結。

‌巴拿馬同慶堂:百年僑社守護「尋根夢」‌

2025年1月26日,籌備組主任張偉受邀參訪巴拿馬歷史最悠久的華僑社團——同慶堂。據主席巫俊輝介紹,巴拿馬同慶堂自1854年創立以來,始終是海外華工的重要精神港灣。其最初不僅承擔著聯絡鄉誼、收發家書和互助幫扶的使命,更成為橫跨太平洋的華工群體——尤其是從舊金山、牙買加及秘魯乘船輾轉至巴拿馬參與運河與鐵路建設的客家鄉親不可或缺的中轉驛站,為漂泊異鄉的同胞提供遮風擋雨的落腳點。

跨越一個多世紀,如今的巴拿馬華裔已延續至第四、第五代,甚至第六代後裔。盡管新生代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漸趨模糊,但血脈中的文化基因依然湧動:他們渴望追溯祖輩足跡,探尋故土根脈。為此,同慶堂持續搭建文化橋梁,通過組織「客家文化尋根營」「祖籍地研學行」等活動,帶領華裔青年深入廣東客家村落,沈浸式體驗傳統習俗、方言與技藝。此類項目反響熱烈,不僅讓年輕一代觸摸到真實可感的中華文明,更助力數百名華裔青少年圓夢故土,在祠堂族譜與圍屋炊煙中完成文化身份的覺醒與重構。

1.jpeg

2.jpeg
照片人物(從左到右):巴拿馬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巴拿馬同慶堂理事會主席:巫俊輝,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主任:張偉,籌備委員:李玉蘭。

巴拿馬人和會館:關帝文化架起中巴橋梁‌

2月8日,籌備組走訪巴拿馬人和會館。會長劉名樞稱,1877年,巴拿馬客家僑團攜手創立人和會館,並於館內築起關帝小廟,以此為精神紐帶凝聚早期華工。隨著19世紀末巴拿馬華人社群逐漸壯大,這座廟宇於1898年擴建成巍峨的「關帝寶殿」,其飛檐鬥拱間不僅承載著香火祈願,更成為中巴文明對話的窗口。而早在1887年,會館創建的「華安義莊」(華人墓園)更以獨特的喪葬文化景觀,於201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文化遺產,成為全球客家移民史的活化石。

每逢春節爆竹聲起,或值關帝誕辰(農歷六月廿四),寶殿內外便湧動三代同堂的身影:香火繚繞中,老僑胞手把手教導孫輩焚香叩首,年輕一代則通過手機直播向海外親友展示舞獅采青。尤為矚目的是,巴拿馬市長每年正月初一必率官員入廟參拜,效仿華人傳統求簽問事,這一跨文化儀式被當地媒體稱為「東方智慧與拉美治理的奇妙交融」。

作為以「關公忠義精神」為立館之本的僑團,人和會館始終是孤身闖蕩巴拿馬華工的避風港:從19世紀為契約勞工提供免費食宿、代寫家書,到當代為新移民開設法律咨詢、就業培訓,其「鄉情聯絡站」功能歷經150年而不衰。

此外,會館深度參與巴拿馬首個中巴雙語學校「中山學院」的籌建,不僅註資百萬美元,更派出理事擔任課程顧問,將中華歷史典故融入西班牙語教材,開創「以文促融」的民間外交新模式。

3.jpeg


相片人物(從右到左):巴拿馬人和會館會長:劉名樞,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組主任:張偉。

‌美國舊金山人和會館:百年老僑的「跨洲經驗」‌

2025年3月16日,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主任張志偉攜夫人及委員張麗冰一行,赴美國舊金山人和會館參觀學習。會館主席袁耀華率核心領導層熱情接洽,雙方圍繞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建工作展開深度交流。

在座談會上,袁耀華詳細回顧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僑團發展歷程:作為全美首個客屬社團,人和會館自1852年由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赤溪、惠陽及寶安東西兩路僑胞共同創立以來,始終積極參與僑社治理,深得當地僑民的熱愛,會務昌隆。

據袁主席介紹,會館在每個月第四個星期日召開月會,除了討論自己會館的會務之外,人和會館同時屬於僑社不同機構的董事局成員,例如:中華總會館,中華中學校,六山管理處(墳場),東華醫院等等,人和會館亦會派出值理到各機構出席董事一職,每月召開月會時向會館領導做出匯報。

據人和書記將澤綿介紹,人和會館曾於2015年組織代表團赴台灣新竹參與第28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持續通過國際性文化平台促進客屬社群互聯互通。會議在務實友好的氛圍中結束,雙方初步商定建立常態化溝通渠道。


照片人物(從左到右):庶務:赤溪葉敬敏,值理:寶安東路黃曼儀,嘉應州(梅州市)主席:羅翼中,人和書記:將澤綿,人和通事:侯秉雄,人和主席:袁耀華,巴拿馬:張偉、李玉蘭、張麗冰,惠陽主席:池德智。

‌牙買加中華會館:守護華人移民的歷史印記‌

1月18日,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委員會主任張志偉及夫人,在出席牙買加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大會期間,專程到訪金斯敦中華會館,與該會會長鄭伯賢、副會長黃潤源等僑領展開工作交流。

黃潤源副會長向訪問團系統梳理會館發展脈絡:作為加勒比地區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組織之一,中華會館由陳東高等僑領於1891年創立,其會員中客屬僑胞佔比長期超過95%。該機構成立以來,持續為當地華人提供法律諮詢、喪葬互助等民生服務,2004年設立的華人歷史博物館已累計接待逾3萬人次參訪。

據檔案記載,首批250餘名華工於1854年從廣東抵達牙買加從事甘蔗種植,其後裔構成現今僑社主體。目前,中華會館除管理被學界稱為「加勒比華人記憶庫」的華人義山墓園外,還與廣東同鄉會、東莞同鄉會等社團形成協作網絡,通過中文教育項目、商貿對接活動等渠道,助力華裔新生代傳承文化根脈。

訪問期間,雙方就僑團現代化轉型、跨洲際客屬資源聯動等議題交換意見。張志偉表示,牙買加華人保護歷史遺產的實踐經驗,將為美洲客屬總商會的文化板塊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7.jpeg


照片人物(從左到右):前排:李玉蘭,廖銀心,吳毅萍,梁秀華,鍾維英,鄭素琴,鄭素梅。後排:張偉,黃潤源,鄭伯賢,許國豪,麥杞佳,鍾浩良。

結語:共築「世界客屬一家親」‌

此次跨洲走訪揭示,美洲客屬社團雖歷史淵源深厚,但長期缺乏聯動。籌備組表示,將依托美洲客屬總商會搭建交流平台,推動資源共享與文化協作,在信息時代,打破地域隔閡,讓『客家精神』在全球生生不息。

分享:

‌美洲客屬社團共話歷史傳承 推動全球客家文化交流‌

来源:客家頭條 作者:美洲客屬總商會 时间:2025年03月21日

2025年初,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組主任張志偉一行先後走訪巴拿馬、美國、牙買加等地客屬會館,與當地僑團深入交流,探討加強跨洲際客屬社團聯動,助力中華文化海外傳承與華人社群團結。

‌巴拿馬同慶堂:百年僑社守護「尋根夢」‌

2025年1月26日,籌備組主任張偉受邀參訪巴拿馬歷史最悠久的華僑社團——同慶堂。據主席巫俊輝介紹,巴拿馬同慶堂自1854年創立以來,始終是海外華工的重要精神港灣。其最初不僅承擔著聯絡鄉誼、收發家書和互助幫扶的使命,更成為橫跨太平洋的華工群體——尤其是從舊金山、牙買加及秘魯乘船輾轉至巴拿馬參與運河與鐵路建設的客家鄉親不可或缺的中轉驛站,為漂泊異鄉的同胞提供遮風擋雨的落腳點。

跨越一個多世紀,如今的巴拿馬華裔已延續至第四、第五代,甚至第六代後裔。盡管新生代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漸趨模糊,但血脈中的文化基因依然湧動:他們渴望追溯祖輩足跡,探尋故土根脈。為此,同慶堂持續搭建文化橋梁,通過組織「客家文化尋根營」「祖籍地研學行」等活動,帶領華裔青年深入廣東客家村落,沈浸式體驗傳統習俗、方言與技藝。此類項目反響熱烈,不僅讓年輕一代觸摸到真實可感的中華文明,更助力數百名華裔青少年圓夢故土,在祠堂族譜與圍屋炊煙中完成文化身份的覺醒與重構。

1.jpeg

2.jpeg
照片人物(從左到右):巴拿馬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巴拿馬同慶堂理事會主席:巫俊輝,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主任:張偉,籌備委員:李玉蘭。

巴拿馬人和會館:關帝文化架起中巴橋梁‌

2月8日,籌備組走訪巴拿馬人和會館。會長劉名樞稱,1877年,巴拿馬客家僑團攜手創立人和會館,並於館內築起關帝小廟,以此為精神紐帶凝聚早期華工。隨著19世紀末巴拿馬華人社群逐漸壯大,這座廟宇於1898年擴建成巍峨的「關帝寶殿」,其飛檐鬥拱間不僅承載著香火祈願,更成為中巴文明對話的窗口。而早在1887年,會館創建的「華安義莊」(華人墓園)更以獨特的喪葬文化景觀,於201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文化遺產,成為全球客家移民史的活化石。

每逢春節爆竹聲起,或值關帝誕辰(農歷六月廿四),寶殿內外便湧動三代同堂的身影:香火繚繞中,老僑胞手把手教導孫輩焚香叩首,年輕一代則通過手機直播向海外親友展示舞獅采青。尤為矚目的是,巴拿馬市長每年正月初一必率官員入廟參拜,效仿華人傳統求簽問事,這一跨文化儀式被當地媒體稱為「東方智慧與拉美治理的奇妙交融」。

作為以「關公忠義精神」為立館之本的僑團,人和會館始終是孤身闖蕩巴拿馬華工的避風港:從19世紀為契約勞工提供免費食宿、代寫家書,到當代為新移民開設法律咨詢、就業培訓,其「鄉情聯絡站」功能歷經150年而不衰。

此外,會館深度參與巴拿馬首個中巴雙語學校「中山學院」的籌建,不僅註資百萬美元,更派出理事擔任課程顧問,將中華歷史典故融入西班牙語教材,開創「以文促融」的民間外交新模式。

3.jpeg


相片人物(從右到左):巴拿馬人和會館會長:劉名樞,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組主任:張偉。

‌美國舊金山人和會館:百年老僑的「跨洲經驗」‌

2025年3月16日,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主任張志偉攜夫人及委員張麗冰一行,赴美國舊金山人和會館參觀學習。會館主席袁耀華率核心領導層熱情接洽,雙方圍繞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建工作展開深度交流。

在座談會上,袁耀華詳細回顧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僑團發展歷程:作為全美首個客屬社團,人和會館自1852年由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赤溪、惠陽及寶安東西兩路僑胞共同創立以來,始終積極參與僑社治理,深得當地僑民的熱愛,會務昌隆。

據袁主席介紹,會館在每個月第四個星期日召開月會,除了討論自己會館的會務之外,人和會館同時屬於僑社不同機構的董事局成員,例如:中華總會館,中華中學校,六山管理處(墳場),東華醫院等等,人和會館亦會派出值理到各機構出席董事一職,每月召開月會時向會館領導做出匯報。

據人和書記將澤綿介紹,人和會館曾於2015年組織代表團赴台灣新竹參與第28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持續通過國際性文化平台促進客屬社群互聯互通。會議在務實友好的氛圍中結束,雙方初步商定建立常態化溝通渠道。


照片人物(從左到右):庶務:赤溪葉敬敏,值理:寶安東路黃曼儀,嘉應州(梅州市)主席:羅翼中,人和書記:將澤綿,人和通事:侯秉雄,人和主席:袁耀華,巴拿馬:張偉、李玉蘭、張麗冰,惠陽主席:池德智。

‌牙買加中華會館:守護華人移民的歷史印記‌

1月18日,美洲客屬總商會籌備委員會主任張志偉及夫人,在出席牙買加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大會期間,專程到訪金斯敦中華會館,與該會會長鄭伯賢、副會長黃潤源等僑領展開工作交流。

黃潤源副會長向訪問團系統梳理會館發展脈絡:作為加勒比地區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組織之一,中華會館由陳東高等僑領於1891年創立,其會員中客屬僑胞佔比長期超過95%。該機構成立以來,持續為當地華人提供法律諮詢、喪葬互助等民生服務,2004年設立的華人歷史博物館已累計接待逾3萬人次參訪。

據檔案記載,首批250餘名華工於1854年從廣東抵達牙買加從事甘蔗種植,其後裔構成現今僑社主體。目前,中華會館除管理被學界稱為「加勒比華人記憶庫」的華人義山墓園外,還與廣東同鄉會、東莞同鄉會等社團形成協作網絡,通過中文教育項目、商貿對接活動等渠道,助力華裔新生代傳承文化根脈。

訪問期間,雙方就僑團現代化轉型、跨洲際客屬資源聯動等議題交換意見。張志偉表示,牙買加華人保護歷史遺產的實踐經驗,將為美洲客屬總商會的文化板塊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7.jpeg


照片人物(從左到右):前排:李玉蘭,廖銀心,吳毅萍,梁秀華,鍾維英,鄭素琴,鄭素梅。後排:張偉,黃潤源,鄭伯賢,許國豪,麥杞佳,鍾浩良。

結語:共築「世界客屬一家親」‌

此次跨洲走訪揭示,美洲客屬社團雖歷史淵源深厚,但長期缺乏聯動。籌備組表示,將依托美洲客屬總商會搭建交流平台,推動資源共享與文化協作,在信息時代,打破地域隔閡,讓『客家精神』在全球生生不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