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視角看香港遊學
近期,香港教育局舉辦的學生內地遊學團發生了一起不幸事件及數宗因食物衛生問題導致的腸胃炎感染事故,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赴內地遊學的教育實效性和遊學團的安全性。作為一名擁有15年遊學行業經驗的專業人士,並創辦了已舉辦10周年慶的遊學專業機構,筆者見證了香港遊學的發展歷程,願從專業視角為社會議論提供一些見解。
遊學概念源於香港
許多社會評論人士並未意識到,遊學的概念實際上起源於香港。它與日本的修學旅遊和內地的研學旅遊在本質上相同,但同時具備了香港的教育特色,自成體系(筆者此前已有文章詳述,此處不再贅述)。如今,每年約有20萬學生赴內地遊學,參與途徑多樣,包括香港教育局托辦的中小學交流計劃、資助的中小學自辦交流計劃、主辦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青年發展委員會的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各大中小學自辦的主題研習遊學;以及各社會團體主辦的各類青少年內地遊學團等。
遊學的教育實效性不容置疑
從客觀角度而言,遊學的教育實效性毋需置疑。正如古語所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筆者在2010年時認為遊學是現代教育的輔助分支,到2015年時,已倡議遊學應成為現代教育的支柱。從輔助分支到支柱,遊學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顯著。近年來,內地無論是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還是各省市部門,都高度重視研學旅遊。各省市的研學旅遊扶持法規和研學基地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可以說,香港開了頭,內地領跑了,而如今香港社會評論人士仍在爭論遊學的教育實效性,未免顯得短視。
如何提升遊學的教育實效
提升遊學的教育實效仍是香港教育局和學校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筆者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為中小學教師講述舉辦遊學團注意事項時,首要強調的是主辦學校和承辦機構需溝通設定遊學團的教育目標。只有雙方對教育目標達成共識後,行程前的遊學簡介會、行程中的考察交流、實境教學、隨團教室、互動遊戲、分享心得,以及行程後的持續教學,才能圍繞教育目標來設計。雙方的配合能大大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的。
香港學生在內蒙古紮蒙古包
例如,遊學在嘉峪關,中文課實境教學講解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學生充分感受大漠的朔風凛冽後,才能明白「孤煙直」只能存在詩人的意蘊之中,現實中烽火狼煙是濃濃黑煙被沙漠烈風吹送遠方,詩中的煙直日圓則是詩人的心意寄托。地理課實境教學可以講戈壁與沙漠的關係,水資源對國家或地區的影響,以及嘉峪關、敦煌、陽關和王門關宛如中原政權的手掌和手指勾住了新疆國土。公社科則可以透過古代關稅,比較古代絲路與現代一帶一路的發展和作用……可惜的是,許多遊學團仍以導遊傳統通講為主,忽視了針對學習目標的講學,未能達到結合課文實境講學,缺乏了教育目標先行、因課施教的原則,把遊學變成打卡參觀的旅遊,為社會所詬病。
遊學教育的實效性需要創新規劃和精心設計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的教育目的,教育局已明確指出:「旨在讓所有修讀課程的高中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活動,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欣賞,提升國民身份認同。」筆者曾指出其中的「實地考察」用詞不當,建議改用「實地研習」或「遊學」更為適合。學生透過遊學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不可能只用一天或兩天的短暫行程,參觀幾家高科技企業便能達到學習目標。最重要的是承辦機構安排的遊學/研學導師,在遊學行程中的隨團講學和學習引導工作,讓學生們遊有所學,學有所得。
遊學中的工作坊增加了學習實效,實體知識永遠比紙上知識更吸引有趣
尤其是香港作為一座城市,社會結構扁平化,中西區、觀塘區和將軍澳的社會生活模式相差不大,連鎖商店相同;而內地的社會結構是整個國家,省市縣鎮村的社會結構階層化非常明顯,不同城市和地區生活模式和習俗也有很大差異化。香港學生要認識國情,需要博學的導師帶領和謙虛學習的心態。
例如,筆者在3月到內蒙古遊學踩線,在呼和浩特市的師範附屬中學交流時,校領導自豪地講述該校蒙語班的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原來該學校分為普通話班和蒙語班,按學生的能力和自願分班。由此可見,國家對少數民族語言是有落實保護政策的,當年香港所謂保衛廣東話實為庸人自擾。另外,呼和浩特的孩子身材非常高大,許多小學生身高已與香港成年人相仿,這是當地的飲食習慣使然。參觀過伊利集團的液態奶生產和包裝,肯定了食品安全,推證了當地經濟是富裕發展的。同時,內蒙古的經濟產業不單是「羊煤土氣」(羊絨、煤礦、稀土和天然氣),航天科技也是經濟支柱之一。因此,呼和浩特的科技館遠比香港先進,尤其展示航天科技的場館,這都是可以演變為香港學生透過遊學而深入認識國情的課題。
生涯規劃與遊學結合,走進航空公司訓練基地,讓學生親身體驗飛行工作
低價遊學團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香港赴內地遊學團的安全性受到多項指引和法規保障。首先,正規的香港遊學承辦商都具備受旅遊業監管局《旅遊業條例》規管的旅行社資質,遵循香港教育局的《境外遊學活動指引》和香港旅遊業議會的《經營遊學團守則》,認真落實文化和旅遊部《關於促進旅行社研學旅遊業務健康發展的通知》的精神,堅決遏止不合理低價遊學。
然而,香港教育局在遊學招標的首要原則是「價低者得」。教育是無價的,矛盾的是當遊學變成廉價時,有香港學校直接找內地旅行社接團,也有內地旅行社到香港註冊公司接團,務必把遊學成本降低,不理會能否達到香港遊學的高質素和高要求時,便很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香港教育局托辦的中小學交流計劃、資助的中小學自辦交流計劃和主辦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佔了香港最大份額的遊學團。承辦商通常都是提早一年去預估未來的市場成本,中標後也沒有議價空間,也不能因為市場變化追加費用。例如,未來機場稅增加,承辦商也是「硬食」虧損。因此,在價低者得的原則下,承辦商唯有把虧損轉嫁給接待社,壓縮酒店、餐廳、旅遊巴等供應商的成本。首先,聘用最便宜的領隊和導遊,更不用提聘請研學導師或中級導遊來隨團講學,只求完成遊學團的量,不求提升遊學團的質。另外,在餐標方面最容易動手腳,遊學團不安排社會餐廳就餐,只安排低價團餐的餐廳,來節省成本。筆者經常開玩笑講,如果當地導遊都不在店內吃飯,這餐最好不要吃,叫美團更安全。
另外,香港教育局選擇性約投標的機制也不甚理想,把遊學項目分別限制在指定的承辦機構投標,未必可以選到最適合的遊學機構。例如,這兩年為了設計東江水源60年和紅軍老區建設的新發展,開發江西贛州的東江水源和紅色遊學的行程,筆者先後組織了校長考察團、教師研習團、姊妹學校結盟、以及香港最大型的特殊教育學生遊學團赴贛州遊學。為讓香港學生學有所得,寓學於遊,在兩個月內先後6次赴江西踩線,還與贛州文旅局合作邀請了知名藝人黎耀祥先生、張兆輝先生與學生同遊,深獲教育界好評,唯不入教育局法眼,不獲邀約投標,未能讓更多的學生感受江西遊學的深度,非常可惜。
結語
筆者認為,香港遊學要發展,也要監管,因為遊學是現代教育重要一環,讓知識不單來自課本,更多來自實踐;讓課堂不單止限在校園,更大的課堂在世界。香港教育局掌握了最多資源,也想讓香港學生透過遊學增加學習效果。筆者諫言,教育局應該摒棄價低者得的招標模式,鼓勵質高者得,完全可以採用教科書模式,教育局制訂遊學內容的規範,承辦機構自行設計和規劃符合教育目標的遊學行程送審,最後,可以在市場機制下讓學校自行採購,自主選擇優質遊學承辦商,教育局可以隨機派員隨團監察,給予獎罰。教育局和學校不但可以免除了龐雜的招標工作,也把遊學選擇權交給學校和學生,讓遊學更學以致用。
內地研學市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蓬勃發展,有數據顯示,研學市場已經達到千億級別規模,預計到2026年有望達到2422億元。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也表示,積極開發研學市場;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亦表示要優化交流考察活動安排。如果,香港教育局可以聯合文體旅局,共同推動香港專業遊學機構開發更多具香港教育特色的遊學旅遊路線和產品,整合各方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層和學習需求的學生及家長客群,便可以讓香港遊學永續領跑世界。
本文作者:張玉忠 非常遊學教育基金會理事長
近期,香港教育局舉辦的學生內地遊學團發生了一起不幸事件及數宗因食物衛生問題導致的腸胃炎感染事故,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赴內地遊學的教育實效性和遊學團的安全性。作為一名擁有15年遊學行業經驗的專業人士,並創辦了已舉辦10周年慶的遊學專業機構,筆者見證了香港遊學的發展歷程,願從專業視角為社會議論提供一些見解。
遊學概念源於香港
許多社會評論人士並未意識到,遊學的概念實際上起源於香港。它與日本的修學旅遊和內地的研學旅遊在本質上相同,但同時具備了香港的教育特色,自成體系(筆者此前已有文章詳述,此處不再贅述)。如今,每年約有20萬學生赴內地遊學,參與途徑多樣,包括香港教育局托辦的中小學交流計劃、資助的中小學自辦交流計劃、主辦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青年發展委員會的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各大中小學自辦的主題研習遊學;以及各社會團體主辦的各類青少年內地遊學團等。
遊學的教育實效性不容置疑
從客觀角度而言,遊學的教育實效性毋需置疑。正如古語所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筆者在2010年時認為遊學是現代教育的輔助分支,到2015年時,已倡議遊學應成為現代教育的支柱。從輔助分支到支柱,遊學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顯著。近年來,內地無論是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還是各省市部門,都高度重視研學旅遊。各省市的研學旅遊扶持法規和研學基地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可以說,香港開了頭,內地領跑了,而如今香港社會評論人士仍在爭論遊學的教育實效性,未免顯得短視。
如何提升遊學的教育實效
提升遊學的教育實效仍是香港教育局和學校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筆者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為中小學教師講述舉辦遊學團注意事項時,首要強調的是主辦學校和承辦機構需溝通設定遊學團的教育目標。只有雙方對教育目標達成共識後,行程前的遊學簡介會、行程中的考察交流、實境教學、隨團教室、互動遊戲、分享心得,以及行程後的持續教學,才能圍繞教育目標來設計。雙方的配合能大大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的。
香港學生在內蒙古紮蒙古包
例如,遊學在嘉峪關,中文課實境教學講解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學生充分感受大漠的朔風凛冽後,才能明白「孤煙直」只能存在詩人的意蘊之中,現實中烽火狼煙是濃濃黑煙被沙漠烈風吹送遠方,詩中的煙直日圓則是詩人的心意寄托。地理課實境教學可以講戈壁與沙漠的關係,水資源對國家或地區的影響,以及嘉峪關、敦煌、陽關和王門關宛如中原政權的手掌和手指勾住了新疆國土。公社科則可以透過古代關稅,比較古代絲路與現代一帶一路的發展和作用……可惜的是,許多遊學團仍以導遊傳統通講為主,忽視了針對學習目標的講學,未能達到結合課文實境講學,缺乏了教育目標先行、因課施教的原則,把遊學變成打卡參觀的旅遊,為社會所詬病。
遊學教育的實效性需要創新規劃和精心設計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的教育目的,教育局已明確指出:「旨在讓所有修讀課程的高中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活動,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欣賞,提升國民身份認同。」筆者曾指出其中的「實地考察」用詞不當,建議改用「實地研習」或「遊學」更為適合。學生透過遊學親身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不可能只用一天或兩天的短暫行程,參觀幾家高科技企業便能達到學習目標。最重要的是承辦機構安排的遊學/研學導師,在遊學行程中的隨團講學和學習引導工作,讓學生們遊有所學,學有所得。
遊學中的工作坊增加了學習實效,實體知識永遠比紙上知識更吸引有趣
尤其是香港作為一座城市,社會結構扁平化,中西區、觀塘區和將軍澳的社會生活模式相差不大,連鎖商店相同;而內地的社會結構是整個國家,省市縣鎮村的社會結構階層化非常明顯,不同城市和地區生活模式和習俗也有很大差異化。香港學生要認識國情,需要博學的導師帶領和謙虛學習的心態。
例如,筆者在3月到內蒙古遊學踩線,在呼和浩特市的師範附屬中學交流時,校領導自豪地講述該校蒙語班的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原來該學校分為普通話班和蒙語班,按學生的能力和自願分班。由此可見,國家對少數民族語言是有落實保護政策的,當年香港所謂保衛廣東話實為庸人自擾。另外,呼和浩特的孩子身材非常高大,許多小學生身高已與香港成年人相仿,這是當地的飲食習慣使然。參觀過伊利集團的液態奶生產和包裝,肯定了食品安全,推證了當地經濟是富裕發展的。同時,內蒙古的經濟產業不單是「羊煤土氣」(羊絨、煤礦、稀土和天然氣),航天科技也是經濟支柱之一。因此,呼和浩特的科技館遠比香港先進,尤其展示航天科技的場館,這都是可以演變為香港學生透過遊學而深入認識國情的課題。
生涯規劃與遊學結合,走進航空公司訓練基地,讓學生親身體驗飛行工作
低價遊學團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香港赴內地遊學團的安全性受到多項指引和法規保障。首先,正規的香港遊學承辦商都具備受旅遊業監管局《旅遊業條例》規管的旅行社資質,遵循香港教育局的《境外遊學活動指引》和香港旅遊業議會的《經營遊學團守則》,認真落實文化和旅遊部《關於促進旅行社研學旅遊業務健康發展的通知》的精神,堅決遏止不合理低價遊學。
然而,香港教育局在遊學招標的首要原則是「價低者得」。教育是無價的,矛盾的是當遊學變成廉價時,有香港學校直接找內地旅行社接團,也有內地旅行社到香港註冊公司接團,務必把遊學成本降低,不理會能否達到香港遊學的高質素和高要求時,便很容易產生安全隱患。
香港教育局托辦的中小學交流計劃、資助的中小學自辦交流計劃和主辦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佔了香港最大份額的遊學團。承辦商通常都是提早一年去預估未來的市場成本,中標後也沒有議價空間,也不能因為市場變化追加費用。例如,未來機場稅增加,承辦商也是「硬食」虧損。因此,在價低者得的原則下,承辦商唯有把虧損轉嫁給接待社,壓縮酒店、餐廳、旅遊巴等供應商的成本。首先,聘用最便宜的領隊和導遊,更不用提聘請研學導師或中級導遊來隨團講學,只求完成遊學團的量,不求提升遊學團的質。另外,在餐標方面最容易動手腳,遊學團不安排社會餐廳就餐,只安排低價團餐的餐廳,來節省成本。筆者經常開玩笑講,如果當地導遊都不在店內吃飯,這餐最好不要吃,叫美團更安全。
另外,香港教育局選擇性約投標的機制也不甚理想,把遊學項目分別限制在指定的承辦機構投標,未必可以選到最適合的遊學機構。例如,這兩年為了設計東江水源60年和紅軍老區建設的新發展,開發江西贛州的東江水源和紅色遊學的行程,筆者先後組織了校長考察團、教師研習團、姊妹學校結盟、以及香港最大型的特殊教育學生遊學團赴贛州遊學。為讓香港學生學有所得,寓學於遊,在兩個月內先後6次赴江西踩線,還與贛州文旅局合作邀請了知名藝人黎耀祥先生、張兆輝先生與學生同遊,深獲教育界好評,唯不入教育局法眼,不獲邀約投標,未能讓更多的學生感受江西遊學的深度,非常可惜。
結語
筆者認為,香港遊學要發展,也要監管,因為遊學是現代教育重要一環,讓知識不單來自課本,更多來自實踐;讓課堂不單止限在校園,更大的課堂在世界。香港教育局掌握了最多資源,也想讓香港學生透過遊學增加學習效果。筆者諫言,教育局應該摒棄價低者得的招標模式,鼓勵質高者得,完全可以採用教科書模式,教育局制訂遊學內容的規範,承辦機構自行設計和規劃符合教育目標的遊學行程送審,最後,可以在市場機制下讓學校自行採購,自主選擇優質遊學承辦商,教育局可以隨機派員隨團監察,給予獎罰。教育局和學校不但可以免除了龐雜的招標工作,也把遊學選擇權交給學校和學生,讓遊學更學以致用。
內地研學市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蓬勃發展,有數據顯示,研學市場已經達到千億級別規模,預計到2026年有望達到2422億元。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也表示,積極開發研學市場;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亦表示要優化交流考察活動安排。如果,香港教育局可以聯合文體旅局,共同推動香港專業遊學機構開發更多具香港教育特色的遊學旅遊路線和產品,整合各方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層和學習需求的學生及家長客群,便可以讓香港遊學永續領跑世界。
本文作者:張玉忠 非常遊學教育基金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