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頭條>全球客家

「客家箏鳴」 2025梅州市客家箏展演在大埔縣舉行

来源:梅州日報 作者:洪國棟 时间:2025年06月29日
分享:

「客家箏鳴」 2025梅州市客家箏展演在大埔縣舉行

6月28日,「與人民同行」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願服務主題活動——「客家箏鳴」2025梅州市客家箏展演系列之大埔縣專場在田家炳演藝中心翰林劇場舉辦。

1.jpeg

活動由梅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梅州市文藝志願者協會、梅州市音樂家協會主辦,旨在推動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活動現場,嘉應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青年古箏教師、廣東省古箏學會副會長陳如娟與大埔縣廣東漢樂研究會、黎家坪漢樂協會合奏曲目《寒鴉戲水》讓觀眾在寒鴉群戲,水波輕漾中感受着詩意客家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梅州市音樂家協會古箏分會合奏曲目《迎賓客》讓觀眾在撲面而來的熱情中感受着人文客家以樂迎客的溫暖;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合奏曲目《錦上添花》將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琴弦上的熱鬧歡歌,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2.jpeg

活動還展演了《采蓮花》《薰風曲》《西廂詞》等11首曲目,讓觀眾在古樸典雅、清越深沈的箏音中穿越千年,於琴弦震顫間與千年文脈共鳴,並穿插了客家大鑼鼓、客家童謠、原創歌曲等節目,使整場晚會更多元化、更豐富多彩。

3.jpeg

據了解,客家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中原,隨着宋人南遷到梅州大埔生根、發芽、成長,成為全國九大箏派之一,是唯一一個以族群命名的流派。此次客家箏鳴——梅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古箏(客家箏)文藝志願推廣項目通過高校、市縣文聯、縣文廣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及省市縣相關文藝家協會共同聯動推廣客家箏,開辟了「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與梅州文藝志願服務「項目」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讓千年琴韻到人民中去,與人民同行,面向更多的受眾,走向更廣闊的舞台,推動構建「大文旅、大發展」全新格局。

梅州日報記者:洪國棟 

特約記者:羅文燕 劉文烽 

通訊員:李陳邑  

分享:

「客家箏鳴」 2025梅州市客家箏展演在大埔縣舉行

来源:梅州日報 作者:洪國棟 时间:2025年06月29日

6月28日,「與人民同行」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願服務主題活動——「客家箏鳴」2025梅州市客家箏展演系列之大埔縣專場在田家炳演藝中心翰林劇場舉辦。

1.jpeg

活動由梅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梅州市文藝志願者協會、梅州市音樂家協會主辦,旨在推動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活動現場,嘉應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青年古箏教師、廣東省古箏學會副會長陳如娟與大埔縣廣東漢樂研究會、黎家坪漢樂協會合奏曲目《寒鴉戲水》讓觀眾在寒鴉群戲,水波輕漾中感受着詩意客家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梅州市音樂家協會古箏分會合奏曲目《迎賓客》讓觀眾在撲面而來的熱情中感受着人文客家以樂迎客的溫暖;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合奏曲目《錦上添花》將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琴弦上的熱鬧歡歌,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2.jpeg

活動還展演了《采蓮花》《薰風曲》《西廂詞》等11首曲目,讓觀眾在古樸典雅、清越深沈的箏音中穿越千年,於琴弦震顫間與千年文脈共鳴,並穿插了客家大鑼鼓、客家童謠、原創歌曲等節目,使整場晚會更多元化、更豐富多彩。

3.jpeg

據了解,客家箏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中原,隨着宋人南遷到梅州大埔生根、發芽、成長,成為全國九大箏派之一,是唯一一個以族群命名的流派。此次客家箏鳴——梅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古箏(客家箏)文藝志願推廣項目通過高校、市縣文聯、縣文廣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及省市縣相關文藝家協會共同聯動推廣客家箏,開辟了「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與梅州文藝志願服務「項目」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讓千年琴韻到人民中去,與人民同行,面向更多的受眾,走向更廣闊的舞台,推動構建「大文旅、大發展」全新格局。

梅州日報記者:洪國棟 

特約記者:羅文燕 劉文烽 

通訊員:李陳邑  

分享: